好书网为大家整理了经典好书《苏菲的世界》中的经典语录,精彩段落及优美句子,重读经典,感悟人生。让读者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忘记周围的世界, 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欢迎大家阅读~
德谟克利特斯认为,灵魂是由一种既圆又平滑的“灵魂原子”组成。人死时,灵魂原子四处飞散,然后可能变成新灵魂的一部分。
安纳萨戈拉斯主张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自然派的哲学家也被称为“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因为他们生在苏格拉底之前。 无论就时间或空间而言,苏格拉底都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是第一个在雅典诞生的伟大哲学家,他和他的两位传人都在雅典生活、工作。 自从苏格拉底之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
恩培窦可里斯相信,整体来说,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他称之为四个“根”。这四个根就是土、气、火与水。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
这三位米雷特斯的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存在的。
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 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乃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所谓哲学,我们指的是耶稣基督降生前六百年左右,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 所谓神话就是有关诸神的故事,其目的在解释为何生命是这番模样。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有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的循环与变化。
富兰克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大自然的限制,一种植物或动物将会遍布全球。但是由于世上有许多物种,因此这些物种会彼此制衡。
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在晴天的夜晚,我们可以看见几百万、甚至几十亿年前宇宙的面貌。所以,我们可以说正在回家的路上。
可是在大自然中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些微小的改变在无数个世代的过程中产生作用的结果。
而如果她讨厌自己的工作,从某一方面来说,她也一定讨厌她自己。
史宾诺莎并不只是说万事万物都属于自然,他认为大自然就是上帝。他说上帝不是一切,一切都在上帝之中。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如果你不思考,就不算是人。
你对颜色的体验与别人不同,但颜色的本身并没有美丑可言。
我们可能会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我们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隶。独立与自由正是我们超脱自我的欲望与恶念的方法。
我们心目中很'理所当然'的看法也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如果一个人决心要逃跑,再怎么追他也没有用。
"所以当你选择不要对别人不好时——即使这样会违反你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在从事自由的行为。""而如果你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就不算自由或独立。"
欲人施于己者,己必施诸人。(想要别人给你提供帮助,必先学会帮助别人。)
大多数人总是要等到生病后才了解,能够活着是何等的福气。
"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伊比鸠鲁扼要地说,"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说到这点,我们好像从没听说过有谁得了死亡这种病。)
你当爱邻如己,因你的邻人就是你,你是在幻觉中才将他当成别人。
耶稣说,"天国"就是爱你的邻居、同情病弱穷困者,并宽恕犯错之人。
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
我们若要活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柏拉图认为数学是非常吸引人的学科,因为数学的状态永远不会改变,因此也是人可以真正了解的状态。
女人服从男人的现象是受到男人操纵的结果,因此是可以加以改变的。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哲学的智慧不仅本身有其好处,也应该能使人类脱离悲观的心态与对死亡的恐惧。
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心灵是所有知识的基础,而经验主义者则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从感官而来的。
只有我们自己确知我们纯粹是为了遵守道德法则而行动时,我们的行为才是自由的。
马生下来就是马,但人要做为一个人,还需要靠后天慢慢的培养。
十七世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物质与精神不同的地方在于物质可以不断被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但灵魂却连分割成一半也不可能。
亲爱的苏菲,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这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
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的语言写的。
最无情、最冷血的决定,有时是经过最冷静的筹划的。
良知是人们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接受彼此的信仰要比去问为什么大家不能有一致的信仰更加重要。
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身体或心灵不平衡,因而使大自然"出轨"所致。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节制饮食、保持和谐,并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心灵"。
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别人的悲喜苦乐,所以我们都有同情心。但这和理智没有什么关系。
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祁克果和康德一样注重人的性情。他认为,重要的不是你认为何者是、何者非,而是你开始在意事情的是非对错。相反的,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则只注重一件事是否有趣。
我们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从前的太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现在的宇宙是什么模样。我们只知道它当时如何。当我们仰望一颗距我们有几千光年的星球时,我们事实上是回到了几千年前的太空。
我可以建议你们年轻人修一门简短的哲学史课程。对于上一代的价值观抱持批判的态度是很重要。如果说我曾经教苏菲任何事的话,那就是: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态度。黑格尔称之为否定的思考。
在道德的抉择上也是如此。我们永远不能把错误归咎于'人性'或'人的软弱'等等。我们可以发现时常有成年男子做出种种令人厌恶的行为,却把这样的行为归咎于'男人天生的坏毛病'。可是世上没有'男人天生的坏毛病'这种东西,那只是我们用来避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借口罢了。
从上一世纪中期开始,最流行的几个字眼就是自然、环境、历史、进化与成长。当时马克思已经指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达尔文则证明人类是生物逐渐演化的结果,而佛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则发现人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
马克思强调说: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换句话说,历史所牵涉的主要就是一个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
我们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我们曾经有过的各种经验。但那些只要我们'用心想'便可以记起来的想法或经验,佛洛伊德称之为'潜意识'。他所说的'潜意识'指的是那些被我们'压抑'的经验或想法,也就是那些我们努力要忘掉的'不愉快'、'不恰当'或'丑陋'的经验。如果我们有一些不为我们的意识(或超我)所容忍的欲望或冲动,我们便会将它们埋藏起来,去掉它们。
谢林说,自然是肉眼可见的精神,精神则是肉眼看不见的自然,因为我们在大自然中到处都可感受到'产生结构的精神'(structuring spirit)。他说,物质乃是沉睡中的智性。
佛洛伊德宣称,我们每天的生活里面都充满了这类潜意识的机转。我们时常会忘记某个人的名字,在说话时摸弄自己的衣服,或移动房间里随意放置的物品。我们也时常结结巴巴或看似无辜地说错话,写错字。但佛洛伊德指出,这些举动事实上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是意外的或无心的。这些错误事实上可能正泄漏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做为一个由物质形成的存在者,我们完全属于自然界,因此受到因果律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自由意志可言。可是做为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我们在康德所谓的'物自身'(与我们的感官印象没有关系的世界本身)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在我们追随我们的'实践理性',并因此得以做道德上的抉择时,我们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为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也正是制定这项法则的人。
康德的说法,你的行为是否合乎德正取决于你是否出自善意而为之,并不取决于你的行为后果。因此康德的伦理学有时也被称为善意的伦理学。
"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别人。""这个原则不只适用于他人,也适用于我们自己。我们也不可以利用自己,把自己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我们之所以做出负责任的举动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理智发达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同情别人的处境。休姆说:'一个人可能宁愿整个地球遭到毁灭也不愿意自己的手指被割到。这与理智并没有什么冲突。'
一件事情跟着另外一件事情发生,并不一定表示两者之间必有关联。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定论。因为,妄下定论可能会导致许多迷信。
我这一辈子只见过黑色的乌鸦,但这并不表示世间没有白色的乌鸦。无论哲学家也好,科学家也好,都不能否认世间可能有白色的乌鸦。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几乎可以说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寻'白色的乌鸦'。
使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和谐的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冲动。例如我们的野心和欲望。但如果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凭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我们会很清楚地领悟到每一件事都有关联,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体的。最后的目标是以一种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上帝并不是一个傀儡戏师傅,拉动所有的绳子,操纵一切的事情。一个真正的傀儡戏师傅是从外面来操纵他的木偶,因此他是这些木偶做出各种动作的'外在因'。但上帝并非以这种方式来主宰世界。上帝是透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因此上帝(或自然)是每一件事情的'内在原因'。这表示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必要性。对于物质(或自然)世界,史宾诺莎所采取的是决定论者的观点。
自从十四世纪以来,愈来愈多思想家警告人们不要盲目相信权威,无论是宗教教条或亚理斯多德的自然哲学。但也有人劝告大众不要相信纯粹凭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在整个中世纪期间,人们过度迷信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则认为研究大自然现象必须以观察、经验与实验为基础。我们称之为'实证法'。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一般。
具有良知和运用良知是两回事。有时有些人做起事来一副无耻的模样,但我相信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某种良知存在的。就像某些人看起来似乎没有大脑的样子,但这只是因为他们不用脑筋罢了。
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不够勇敢就是懦弱,太过勇敢就变成鲁莽);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不够慷慨即是吝啬,太过慷慨则是挥霍)。在饮食方面也是如此。 吃得太少或吃得太多都不好。柏拉图与亚理斯多德两人关于伦理道德的规范使人想起希腊医学的主张: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苏格拉底声称他受到内心一个神圣声音的指引,同时他的"良心"也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他说:"知善者必能行善。" 他的意思是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也唯有行所当行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这是人何以必须不断学习的原因。苏格拉底想为是非对错找出一个清楚明白,而且放诸四海皆准的定义。他与那些诡辩家不同的是,他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于社会中。
你听过"眼见为信"这句话。不过帕梅尼德斯甚至在亲眼见到后仍不相信。他认为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智不符。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
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压抑。(就像那些微生虫一般,爬进兔子的毛皮深处,在那儿怡然自得地待上一辈予,从此不再出来。)对于孩子们而言,世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对于大人们则不然。大多数成人都把这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哲学家们想要使人们恢复的能力)。因为,在我们内心的某处,有某个声音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很庞大的、神秘的存在。
生与死正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外一面也随之变得大而清晰。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问某一个正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们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温暖"。如果我们拿同样的问题问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然而,同样的,如果你不认为活着是多么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事时,你也无法体认你必须要死去的事实。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