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网为大家整理了经典好书《我们内心的冲突》中的经典语录,精彩段落及优美句子,重读经典,感悟人生。让读者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忘记周围的世界, 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欢迎大家阅读~
当人们感到不被理解、挫败时,就会感到无能并想逃避。这种感觉在恋爱或婚姻中是极不好的,尤其是产生了绝望感时。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报复的渴望就会悄然而至;一方就想扰乱另一方的生活,最常见的方式是不忠,不忠一直都是一种报复行为。的确,不忠的伴侣总会通过谈论爱情和感觉,来为自己辩解,但是我们知道这些感觉和情愫的意义一它们跟优越感的目标总是一致的,只能被当作借口。
看这一篇文章你就大致了解这本书里面写什么了。
是否后天的经历毫无价值?我们是否曾经并一直危害提时代的境遇所指引和决定?
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自已的解决方法,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的内心的自由和更大的力量。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オ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虚假的冷静植根干内心的愚钝,绝不是值得羡墓的,它只会使我们变得虛弱而不堪一击。
一个人把自己构思成理想的形象 是因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真实形象 理想化意向显然是用来抵消他可憎的真实形象 但是 把自己抬得那么高以后 他便不能容忍真实的自我 甚至还会引起自我愤怒和鄙视
如果早起的境遇不是太压抑儿童的自然成长,后天尤其是青春期的经历会对其个性起到定性的作用
内心压迫感的强度取决于理想化意象的权威对患者人格的钳制程度,对这种压力作用作再高的估计也不过分。
他觉得别人随时会欺骗他 贬低他奴役他击败他,所以必须时刻提防 把自己与他人比较 但这不是出于虚荣心和任性 而是不这样做不行 由于在心底深处他感到虚弱 他必须寻找出一点东西来使自己感到比别人优秀。
所有这些恐惧都源于患者未解决的冲突。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最终获得人格的整合,就必须把自己暴露在恐惧面前,所以它们也是我们直面自己所遇到的障碍。它们如同炼狱,我们必须在那里徘徊,最后才能得到救赎。
我们周围真诚完整的人少得可怜,以至于无法给我们自身的溃散提供对照。
那么,一个人把内心的束缚外化,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这是因为,他认为只要他相信压力来自外部,他就能够奋起反抗,即使只是做一种思想上的保留。同样,他既然认为限制是外在强加的,自己就能设法避免,这可以维持一种自由的幻觉。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自我孤立患者面对困难局势时既做不到委屈妥协,也做不到奋起抗争;既不能俯首合作,也不能畈指气使;既不能爱,也不能恨。他毫无自卫能力,有如一头困兽,只有一种应付危险的办法一一逃跑和躲藏。
如果早起境遇的影响很大,足以把孩童塑造成一个死板僵硬的类型,那么任何新的人生经历都不能消除这种影响。部分原因在于其所受的严厉管束使其不能接纳任何新的人生体验。……部分原因在于他总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对待任何新的人生体验,……而新的人生体验将只会使他旧的思维模式得到加强。
所有离群者的共同点在于某些极为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帯着一种主观兴趣来看待自己,就好像看待一件艺术品。也许最好的描述方式就是,他们以“旁观者”态度对待自己,通常也以这种态度对待生活。因此,他们可能常常是自己心理过程的杰出观察者。
患者一方面文弱,敏感,富于同情。而另一方面又粗鲁自私
然而,这种动力能源于他对内心自由、幸福和发展的渴望,以及下面这种认识:每一种神经症问题都会阻碍他实现自我。
依从型人在看着自己同伴时会默默地问“他会喜欢我吗?”。攻击型人想知道“他是个多强劲的对手?”或“他能为我所用吗”,而离群者首先关心的是“他会干扰我吗?他会想要影响我或让我独处吗?”
神经症的内驱力是强迫性内驱力。强迫性内驱力是神经症特有的,这种驱力产生于孤独、无助、恐惧等感觉,产生于与他人的敌对情绪。不仅如此,它们还代表了患者用来应付生活的一些手段,它们追求的主要是安全感而不是满足;它们的强迫性起因于潜伏在它们之后的焦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