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ISBN:9787300109169,作者:杨国荣 著
......(更多)
......(更多)
导论
第一章 为学、为道与为人
一、早年经历与哲学问题的萌发
二、多向度的探索
三、龙场悟道
四、事与思
五、晚岁的弦歌诵读与哲学论辩
第二章 心体与性体
一、历史的前导
二、心体的重建
三、心与理
四、心体与内圣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辩
一、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心与物:意义世界的建构
三、天人之际:存在与境界
第四章 良知与德性
一、成就德性
二、化德性为德行
三、德性与规范
第五章 人我之问:成己与无我
一、成己:成就自我
二、万物一体:个体间的沟通
三、无我的二重意蕴
第六章 本体与工夫
一、作为本体的良知
二、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
三、本体与工夫之辩
四、意见的悬置与解构
第七章 知行合
一、知行秩序与过程
二、知行互动与人伦的理性化
三、销知人行与销行人知
第八章 言说与存在
一、心体与言说
二、名言与道
三、“说”与“在”
第九章 心学的内在张力
一、无善无恶与可能的存在
二、可能的展开
三、二重趋向与内在的紧张
第十章 心学的分化与演变
一、心体的展开与性体的回归
二、致良知说的衍化
三、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附录一 哲学之路
附录二 儒家的人格学说
附录三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
后记
再版后记
......(更多)
必须让普遍之理落实于心体,化外在的规范为内在的德行,从而使行为不再仅仅依照形式化的理性规范,而是真正出自内在的道德本体……心体不是无人格的逻辑形式,它存在于主体在世的过程中。真正的境界总是将化为人的具体存在,并展开于人的实践过程中。
夫苟有必为圣人之志,然后能加为己谨独之功。不然,终亦忘己逐物,徒弊精力于文句之间。 成己以立志为前提。志不同于偶然的意念,而表现为一种稳定的意向……通过立志而确立价值目标,自我才能真正由迎合于外转向挺立自我,而为己、克己、成己的过程亦可由此获得内在的依归。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