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宪法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最新力作《为了人的尊严: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批判》一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新书倾注作者十年心血,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主题是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格尊严的思想脉络。该书的出版将为读者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提供全新的思维视角。
作者张千帆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担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他还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评论240多篇。
新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美国期间发表的文章结集,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于2000年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主编的英文版《中国哲学杂志》。新书重在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传统中的人格尊严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新的道德与政治理论。新书阐发了儒家道德思想的内在精髓,批判了儒家政治传统的先天不足,论证了礼治与宪政在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梳理并评价了墨家与道家思想对尊严理念的独到贡献。作为新的话语体系核心,尊严理念不仅是建构中国宪政大厦的起点,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文明的桥梁。
作者认为,中国古典哲学的共同主线是人格尊严这一永恒理念。通过展开讨论儒家、墨家、道家不同学派的诸多差异,得出三个思想流派只是体现了一个共同道德原则的不同方面的结论,那就是人是作为目的的自身,而不是仅仅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这种内含人格尊严的道德愿景只有通过适当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才能得以实践。
新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衡量每一个政治体制和社会行为的合法性依据,也是重构之后的中国古典哲学流派所共同接受的宪政原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写作,曾经得到张岱年先生生前的指点与肯定。
阅读此书,反思社会与自我:和古代人相比,我们活的有尊严吗?
......(更多)
张千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以及法学院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一十余篇、评论二百四十余篇。
......(更多)
引言 认真对待尊严
一、从权利到尊严
二、本书结构
三、致谢
第一章 重构儒学——以人格尊严理念为中心
一、引言
二、西方人格尊严理论概述
三、儒家尊严观 (一)儒家君子人格所体现的尊严 (二)人格尊严的规范:个人修身和普世尊重 (三)“耻感文化”的尊严感
四、人格尊严的双重意蕴——走向更为平衡的权利义务观 (一)西方自由主义中的权利至上主义 (二)儒学嬗变——从普遍义务到普遍权利?
五、结论
第二章 从仁政到宪政——诠释“仁”及其现代含义
一、引言
二、“仁”的诠释 (一)孔子著述中的“仁” (二)仁与人性——孟子的道德学说 (三)走向尊严伦理
三、“仁政”的本质及其局限性 (一)福利社会理想 (二)谴责暴政 (三)理性劝君 (四)回归人性:仁政的道德基础 (五)孟子政治理论的缺陷
四、苟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 (一)人性及其道德转化 (二)礼的起源与功能 (三)荀子政治理论的局限性
五、超越仁政 (一)儒家政治传统及其超越 (二)现代含义
第三章 礼、法与和谐——关于德治的功能主义论辩
一、引言
二、法家主义、理性选择及其局限性 (一)古典法家主义及其局限性 (二)“囚徒困境”与国家主义方案的局限性
三、“礼”的社会功能初探 (一)德治——“囚徒困境”的儒家解决方案 (二)君子是如何产生的——人性、礼和教育
四、五四运动及其超越
第四章 在自然法与一般法之间——关于“礼”的宪法学分析
一、宪法是什么?
二、“礼”的宪法学定性 (一)“礼”是“更高的法” (二)基本价值与规范的等级秩序 (三)基本规范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三、“礼”、宪法与社会演变 (一)“礼”与人治 (二)“礼”与平等 (三)“礼”与社会变革
四、进步与稳定——重新与“五四”对话
第五章 平等与尊严——重读《墨子》
一、引言
二、墨家的理念与挑战 (一)墨学对儒学的挑战 (二)墨学精义——功利主义、兼爱与天志
三、墨学中的平等与自由 (一)平等 (二)平民百姓的中心地位 (三)有限政府 (四)墨家和边沁功利主义的区别及共同局限
四、墨家与政治民主 (一)墨学与民主 (二)墨家政治哲学
五、结论——墨学与尊严
第六章 道家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局限
一、引言
二、“道”与自由 (一)和传统道德决裂 (二)自我作为终极目的 (三)道家世界中的人格尊 (四)通往最小政府之路 (五)道家思想的局限性
三、卢梭——西方道家? (一)卢梭的自然状态 (二)启蒙的腐蚀 (三)走向公民自由 (四)卢梭理论的局限性
四、超越卢梭与道家的局限结语 回归人的尊严 一、人格尊严:中国古典哲学的共同主线 二、走向宪政之路
......(更多)
拯救天下是传统儒学和当代宪政主义的共同情怀,所不同的是儒家理念以少数君子为依托,宪政则以万民为寄所。
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儒家传统是义务导向的。 儒家学说的最大缺陷在于“权利”概念完全缺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