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
《酒徒》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 识流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
【金句摘录】
借来的爱情,只是无色无臭无形的一团,游弋在黑暗中,与黑暗无异。寂寞被囚在深夜的斗室中,而欲望则如舞蹈者。突然想起幕前的笑容与幕后的泪水。(有人说:剧场是小天地;但是也有人说:天地是大剧场。然则我们是观剧者,抑或戏子?)只有糊涂人可以浅尝快乐的滋味。
不知道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但是十个活人中间,至少有九个是不想探求生存的意义的。我又何必自寻烦恼,人生原是上帝嘴里的一句谎话。
我是不希望有个镀金的灵魂的,却惧怕黑色占领我的心房。有人认为智慧是上帝的礼物,我反对这种说法。我认为智慧是魔鬼手制的药丸,吞得多的,烦恼也多。
......(更多)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七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一九四一年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哲学)毕业。一九四八年底定居香港。一九四一年至二〇〇〇年,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任报纸副刊编辑、出版社和杂志总编辑。其中,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七至一九六二年,任《香港时报》副刊(《浅水湾》《快活谷》)编辑;一九六三年至八十年代,任《快报》副刊(《快活林》《快趣》)主编;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至一九九一年四月四日,任《星岛晚报•大会堂》主编。一九八五年一月综合性文学月刊《香港文学》创刊,他即出掌主编一职,直至二〇〇〇年七月一日退休,在任共出刊一百八十八期。在超过半世纪的编辑生涯里,他笔耕不辍,迭有新猷,发掘并栽培了许许多多文学新人,为发展香港文学贡献至钜。
他一九三六年开始进入文坛。一九四八年,首部小说《失去的爱情》(中篇)在上海问世;迄今已有逾四十种文学著作,主要包括小说集、散文和杂文合集,还有文学评论集等。作品屡获奖项,入选海内外多种选本、鉴赏辞典和大学教材,并被译为英、法、意、荷、日、韩等多国语言。一些小说如《酒徒》《对倒》在各地均有多种版本先后销行,还被改编搬上银幕。
刘以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九八五年与其他三十名文艺家共同发起成立“香港作家联会”,先后当选副会长、会长。一九九四年受聘为香港临时市政局“作家留驻计划”第一任作家,主编完成香港文学界前所未有的大型《香港文学作家传略》。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五年,先后荣膺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教授及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书展及文学节首届“年度文学作家”、香港艺术发展局“杰出艺术贡献奖”“终身成就奖”、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和铜紫荆星章等荣誉与奖项。
......(更多)
作者简介
编者的话 梅子
序 刘以鬯
酒徒
附录
我为什么写《酒徒》
——在港大香港文化课上的发言 刘以鬯
《酒徒》新版前记 刘以鬯
小说技巧刍论(节录) 李英豪
解剖《酒徒》(节录) 振明
《酒徒》浅探 李维陵
刘以鬯及其文学成就(节录) 梅子
《酒徒》的意义和技巧(节录) 钟玲、黄维樑等
香港小说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节录) 梁秉钧
众人皆醉我独醒——评刘以鬯的
《酒徒》中的先知角色及其他 陈云根
刘以鬯作品年表
......(更多)
每一个作家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知,但是他人的认知并不是必需的。你自己曾经对我说过:乔也斯生前受尽别人的曲解与侮辱;可是他仍不气馁。我们的工作注定要失败的;不过,我们必须将希望寄存于百年后的读者身上。如果我们今天的努力能够获得百年后的认知,那么今天所受的痛苦与曲解,又算得什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