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城》、《幽灵》、《锁闭的房间》被称为纽约三部曲。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奥斯特通过营造哥特式的紧张气氛,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来诱使读者与之一起踏上追寻身份和存在意义的心灵之旅。
玻璃城:深更半夜,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侦探小说作家奎恩家里,这让他陷入了比任何侦探小说更为扑朔迷离的案情之中。
幽灵:布鲁受雇于怀特去监视布莱克。监视,跟踪,一年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布鲁几近崩溃。
锁闭的房间:一封不期而至的信,告诉“我”——范肖的童年好友,范肖失踪了,留下妻儿和一堆非同寻常的手稿。按照范肖以前的意愿,“我”被要求处理这些手稿。起初一切很顺利,范肖的手稿得以出版。与此同时,我娶了范肖漂亮的妻子,做了范肖儿子的父亲。然而,“我”突然发现范肖竟然还活着!
......(更多)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 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1947年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渥克市。在哥伦比亚大学念英文暨比较文学系,并获同校硕士学位。年轻时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不断尝试各种工作,甚至曾参加舞团的排练,只为了“观看男男女女在空间中移动让他充满了陶醉感”。
......(更多)
......(更多)
据说那些博览群书的读者,甚至读《瓦尔登湖》也有障碍,不止爱默生一个人在日记上抱怨读梭罗的东西让自己心焦神虑。 书本是细心斟酌、默默耕耘中写作的,阅读也当如是——于是他突然明白了看书的在于细嚼慢咽,这可比他以前从字里行间匆匆扫过的阅读慢多了。
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需要你付出整个一生。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作家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的。
他最最不喜欢的就是电话的专制强横。不仅总是违反他的意愿来打扰他,还不可避免地要让自己屈从于它。
孤独包围着他,把他关在里面,随之而来的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比恐怖更可怕的感觉。这使他非常迷惑,他总想尽快地从这种状 态转入另一种,于是长时间来,他就在这两种极端的状态中来回折腾,不知道哪一种是真实的,哪一种是虚假的。
但现在的情况并不比过去更明朗,它的神秘性也与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相当。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就是这样:一次走一步,说一句话,然后是下一步。……因为信息是慢慢的显露出来的,每当它到来时,总会以沉重的个人牺牲作为代价。
毕竟,在你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之前,你自己的行为举止上也不会把对方当做一个人来对待。
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需要你付出整个一生。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作家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的。就算他人在那儿,其实他并非真的在那儿。
我是我自己的人,他对自己说。我是我自己的人,除了自己,再没有人能替我负责了。
由于我们天生的弱点,当我们想象着一件事情时,便会把自己投入其中,于是两件事情就凑到一起了,要摆脱这种境况就变得加倍地困难。
每个生命都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总和,可谓一次次歧路抉择的编年史――那一次次偶然,那些随机发生的事件,本身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它们缺乏自身的目的性。
突然间他明白了自己的想法,他奇怪自己怎么会变得这么多愁善感,为什么所有这些念头老是缠绵不去。所有生出的这些事儿,他想,何以弄出这些让他感到受窘的事儿,原因就是你无人可以倾诉。
由于隔着一条街侦察布莱克,对布鲁来说就像是在照镜子,而并非只是窥视他者,他发现他也在观察自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