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方古典式侦探小说创作模式,选择性融入中国古代文化元素,一切以故事情节生动为准则,高罗佩的十六卷“狄公案”由此成为早期西方历史侦探小说的成功范例。
西方通俗文学研究大家黄禄善教授等名家翻译,译文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高罗佩原著之全貌,还读者以最真实的东方神探狄仁杰。
高罗佩手绘绣像本,珍贵的历史记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的背景是久远的初唐社会,但讲述方式却是现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浸润在小说的情境中,服饰、器物、绘画、雕塑、建筑等中国元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不经意间缓缓流动着,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图画,没有丝毫的隔膜感。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公案小说,但叙事却完全是西方推理小说的叙事,在整个案件的推演、勘察过程中,读者一直是不自觉地被带入情境中,抽丝剥茧,直到最终找出答案。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交流方式,是高罗佩探案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至今仍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本书是《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之一种。
一个地方官吏的非正常死亡,牵出跨国走私黄金、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书中处处设悬,处处惊心,一个个看似独立的案件在主线索上既游离又缠绕,失踪案、杀人案、军火案,案案勾结;佛门弟子、巨商富贾、烟花女子、独居处士,谁无隐情?最令人惊讶的是书中还设置了一个类似基因变异的人物,似从古老的《山海经》中走出——既渊源流长又亮人眼眸。更有那冤死者的鬼魂,游荡在县衙大堂内外……当狄公揭开谜团,让读者为之一振时,作者笔锋一转,那谜团重又露出诡异的笑脸。
......(更多)
高罗佩(1910—1967),本名罗伯特·范·古利克(Robert Van Gulik),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他通晓英、法、德、汉、阿拉伯、日、藏、梵文等15种语言文字。高罗佩一生著述颇丰,涉及语言、宗教、民俗、美术、文学、音乐等众多门类。他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将狄仁杰的故事翻译成英文,并据此以英文创作了推理侦探小说“狄公探案”系列小说,现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38个国家出版,“狄公”由此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福尔摩斯”。
陈海东,先后在吉林大学中文系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讲授语言学教程,职称副教授,现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参考阅览室主任,副研究馆员。著有《汉语史话》等多部专著。
......(更多)
......(更多)
王元德越听越惊诧,到底困惑地说道:“你说我在你面前又一次出现?想必是弄错了!我从没在白云寺里假扮过家兄的亡魂。” 话音落后,四座皆寂。此时从庭院中隐隐传来声响,不知何处有一扇门正轻轻关闭。
……拙荆既已失贞,本应立即自行了断才是,否则不免玷辱门楣。小民在此郑重声明,不得不将她休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