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佛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佛教产生前的古印度社会状况,止于近现代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所记内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展开,广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义、经籍、人物、僧制、僧职等等,同时兼及佛教的节日、礼俗、典故、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佛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佛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重大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更多)
杜继文,佛教史专家。山东崂山(今青岛)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所长、研究员。1930年5月30日出生于山东青岛崂山,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1年随吕先生研习佛学,1963年返内蒙古大学从事佛学研究和中国哲学史的教学,曾任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兼职副研究员。1984年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任所长三年。
......(更多)
第一章 佛教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前6—前1世纪)
第一节 佛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早期佛教的分派
第四节 佛教对质外传播与早期佛教经典
第二章 佛教大乘和小乘的确立(公元前1世纪—3世纪)
第一节 大乘思想的酝酿和形成
一、案达罗王朝与斯里兰卡的大乘思潮
二、大乘佛教在西域的兴起
第二节 犍陀罗和迦湿弥罗的佛教及说一切有部
一、犍陀罗和罽宾的佛教一般
二、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天竺佛教和龙树提婆的大乘中观学
一 天竺佛教概况
二、《般若经》类及其思想特点
三、龙树与提婆
四、中观思想的基础结构
第四节 大乘佛教的一般特征及其与小乘的对立
一、大小乘的称谓
二、大乘经典及其基本特点
第五节 佛教向中国内地的传播与初传期的中国佛教
一、佛救向中国内地的传播
二、佛教向交州的传播
三、初传期的佛教译著
第三章 佛教的黄金时代(上)(公元4—6世纪)
第一节 印度的笈多王朝和佛教的发展
一、印度社会与文化概况
二、北印佛教
三、中印和东印佛教
四、斯里兰卡佛教
五、南洋群岛诸古国佛
六、厨宾(迦湿弥罗)佛教
七、扶南佛教
第二节 印度小乘的新发展
一、经部与《成实论》
二、新有部与《俱舍论》
三、正量部的发展
第三节 大乘佛经的续出与瑜伽行派的确立
一、华严经类
二、大集经类
三、大涅槃经类
四、胜矍经类
五、唯识诸经
六、瑜伽行派及其始祖弥勒
七、无著与世亲
八、无著与世亲的著作及其传承
九、唯识古学
十、唯识今学
十一、量论与因明
第四章 佛教的黄金时代(4—6世纪)(下)
第四节 佛教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急剧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历史概况
二、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流传
(一)三国、西晋佛教
(二)东晋、十六国佛教
(三)东晋佛教
1.佛教概貌
2.般若学的盛行和六家七宗
3.慧远的庐山僧团
(四)南北朝佛教
1.佛教与政治
2.佛教续传与西行求法,中国佛教与域外佛教的联系
3.佛经翻译
4.南北朝的多种佛教师说
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涉
(一)南方的儒释道论战
(二)北朝的三教斗争与排佛运动
(三)本时期的中国著述
第五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7-10世纪)(上)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经院化和密教化
一、7-10世纪的天竺社会
二、印度及其邻国佛教变化大势
三、佛教理论的经院化和大乘两派
四、佛教的密教化
第二节 隋唐五代佛教的昌盛与发展
一、概述
二、隋代佛教
(一)佛教宗派的形成
(二)天台宗的创立及其教义
(三)三论宗的思想体系
(四)三阶教概述
第六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7一10世纪)(下)
三、唐代佛教
(一)唐王朝与佛教
(二)唐代的寺院经济
(三)玄奘与法相宗
第七章 朝鲜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7—11世纪)
第八章 藏传佛教的再兴及其向国内外的传播(11—18世纪)
第九章 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11世纪—)(上)
第十章 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11世纪—)(下)
第十一章 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
附录
后记
新版后记
......(更多)
任何现实的认识过程,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都要与一般的心理活动相联系,而且必然伴同一系列是非、善恶、苦乐、厉害等道德的、美学的和价值的观念发生,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
自阿姆河到印度河,一直是民族关系特殊复杂的地区。亚历山大和赛琉古两个帝国相继衰落以后,来自地中海东岸的希腊人建立大夏国(巴克特里亚),帕提亚人以伊朗为中心建立了安息国(帕提亚),还有越过帕米尔来自祁连山和伊犁河的塞人和月氏人,前者的一部分定居罽宾,后者的一支大月氏建立了著名的贵霜王朝。
案达罗是大乘中观派创始人龙树的故乡,他生于此,死于此,思想影响异常久远。案达罗佛教向南传进锡兰岛,成了古代斯里兰卡佛教的一个重要来源。斯里兰卡佛教中的大乘倾向,起源于无畏山寺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