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旅程》是E•M•福斯特充满自传性的一部小说,主人公里奇是剑桥大学的学生,性格怯懦,身患腿疾。偶然结识了阿格尼丝和她的未婚夫杰拉尔德,不料一次比赛中,杰拉尔德意外去世。之后,里奇便与阿格尼丝走到了一起。在姑妈无意的透露下,里奇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弟弟,斯蒂芬。阿格尼丝竭力阻止里奇与斯蒂芬相认,最终这个真相却被里奇的好友安塞尔当众揭露。里奇敞开胸怀,正打算接纳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时,悲剧却发生了——里奇为了救下喝醉的斯蒂芬,被火车碾断双腿,不久后离世……
《最漫长的旅程》书名出自雪莱的长诗《心之灵》,意指不自由的结合是“最沉闷最漫长的旅程”。小说反映的是想象中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福斯特曾坦言,《最漫长的旅程》是他诸多作品中“最欣然命笔写出来的一部”,在英美甚至欧洲知识分子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阅读率。
......(更多)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批评家,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被母校聘为荣誉研究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德庄园》(1910)、《莫瑞斯》(创作于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后出版)、《印度之行》(1924);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1911)和《永恒的瞬间》(1928),后合为《福斯特短篇小说集》(1947);以及广受好评的小说评论专著《小说面面观》(1927,原为在剑桥大学的系列演讲)。
福斯特作为小说家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他将各种典型性格人格化的高超能力、他对于人性中卑鄙与高贵间激烈斗争的出色描绘、他所塑造的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圆形人物”以及极具个人色彩的明晰风格。作为著名人道主义者的福斯特在作品中高举“理解”与“同情”的大旗,强调精神与物质之间、人与人乃至不同的民族之间“只有连接起来”,人类才有希望。
福斯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饱含幽默和反讽,既有精巧严整的情节,又极富象征乃至哲理意味,将艺术性与可读性完美地融为一体。福斯特曾十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有五部小说作品被改编为电影;他不但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同时又是拥有最大读者群的作家之一。
......(更多)
生活的这本书一经打开,我们的阅读便是秘密所在了,我们不愿意把具体的章节和诗句讲出来。
小山谷入口处绿色的斜坡与大路衔接,通向这个世界,眼下,如同春季,他们满眼都是雪白的城墙和冷衫的青枝绿叶。时不时,一片桦树叶子会从上边的树林里哗啦啦飘落下来,一叶知秋,一年光阴过去大半了,太阳的温暖和光线遇上飘过的云彩,便黯然失色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