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儒家伦理新批判

儒家伦理新批判
作者:邓晓芒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出版年:2020-09
ISBN:9787805547282
行业:其它
浏览数:5

内容简介

这个增订本分上下两篇。上篇保留原书(2010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关于儒家伦理的那场论战的基本内容;下篇是论战的余绪,并补入阐述新批判主义的四篇文章。通观全书,论题涵盖儒家亲亲相隐的实质及历史作用,忠与孝的关系,对儒家伦理的正向理解与反向理解,逻辑和仁德、或理性与情感的关系等正反双方的辩难。此外,论题还涉及对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的关于子讼父是否合乎正义原则的辩难的理解,儒家亲亲相隐与罗马法及西方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容隐制度的本质的不同等内容。

“五四”时期,鲁迅高举国民性批判的旗帜,以“救救孩子”的呼喊唤醒民众。一百年后的今天,面对文化多元和经济全球化的蓬勃浪潮,儒家伦理愈益显露出其固有的局限和乡愿的本色。康德实践伦理学所揭橥的人性中的三重向善禀赋、自由意志作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超越的能动性,以及由胡塞尔所倡导的现象学还原的手法,未始不是深入剖析两千年封建体制和传统伦理所掩藏的伪善的利器。

......(更多)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男,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出版专著四十余部,译著八部。

......(更多)

目录

增订本序

初版序言:我为什么要批判儒家伦理?

上篇

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评郭齐勇主编《儒家伦理争鸣集》

一 对柏拉图《游叙弗伦篇》的一个惊人的误解

二 也谈对“亲亲相隐”的历史主义评价

三 中西容隐制度的本质区别何在?

四 澄清“亲亲互隐”问题上的几个糊涂观念

就“亲亲互隐”问题答四儒生

一 答陈乔见博士

二 答丁为祥教授

三 答龚建平教授

四 答胡治洪教授

就“亲亲相隐”问题再答四儒生

一 再答陈乔见

二 再答丁为祥

三 再答龚建平

四 再答胡治洪

就“亲亲相隐”问题答林桂榛先生

小结

一 关于苏格拉底赞赏“子告父罪”的背景知识

二 对一年多来这场争论的总结性回顾

〔附录〕从“亲亲相隐”之争看新儒家的误区

下篇

变味的批判——回应郭齐勇《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序言》

大言炎炎却詹詹——又答陈乔见博士

一 “以个人遭遇衡论儒家伦理”是“谬误”吗?

二 何谓“文化模式”的比较?

三 谁对儒家义理更“隔膜”?

四 谁的逻辑训练差劲?

五 谁有资格做总结?

儒家伦理的儒家式自辩——答邱文元先生

儒家的自欺和自娱——再答邱文元先生

形而上学的“围城”——答谢崛先生

一 形而上学观

二 善恶观

三 自由观

四 认识和实践

五 反思观

六 信仰观和实用观

七 语言观

结论

中国道德的底线

一 解题

二 中国道德的内涵

三 中国道德的等级

四 中国人的道德底线

五 如何提升中国人的道德底线?

结论

我与儒家

一 一个原则:自否定

二 双层视角:抽象继承法和具体批判法的统一

三 双重标准:中西文化境域中的不同取向

必须把传统文化批判推进到新的层次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学还原

一 什么是现象学还原?

二 对中国传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现象学还原

三 中国传统文艺和语言流变中的现象学还原

〔附录〕对有毒食品泛滥的文化反思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