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是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引进中国后风靡一时,成为当时年轻人的最爱之一。意大利青年阿瑟,出身于富商家庭,但成年后毅然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他泄漏了机密,使得战友被捕,令青梅竹马的女友琴玛误会,并痛苦地发现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塔奈利神父的私生子。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他以假自杀为掩护,愤然出走,在外飘泊13年,历经艰辛,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回国组织武装,偷运军火,积极准备起义。最后不幸被捕,面对军方的威胁和生父的劝降,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故事还讲述了牛虻与姑娘琴玛白雪般纯洁无瑕的爱情,以及对父亲的爱恨交织,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更多)
伏尼契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薄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这些小说都愤怒地揭发了教会中某些人的丑恶面貌。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女作家伏尼契死于纽约寓所。
......(更多)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第二部 十三年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第三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尾声译后记
......(更多)
牛虻靠着医生的膝盖抬起身子,睁大眼睛直视十字架。哑然无声的寂静之中,他缓缓举起已被打断的右手,推开了那个十字架。耶稣的脸上被抹上了鲜血。 “Padre——您的——上帝——满意了?” 他仰头倒在医生的胳膊上。
我们就像两个失散在黑暗里的小孩,互相都以为对方是鬼。然而我们终于会看清彼此,紧紧拥抱着走回光明的世界。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