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三十五年(1770)间清与巴达克山关系为中心,讨论清朝在西帕米尔权力与情报网络建立、展开的过程及其运作实态,检视清朝对边外潜在危机的因应策略,以期对理解清朝中亚外交及新疆行政体制的运作、清朝“天下秩序”在中亚的建构提供一个具体的观察角度。本书亦期望基于对清与巴达克山关系的个案研究,由边裔反观内地,考察乾隆年间政治文化的构建与朝廷西进经略如何交互为用,“西域”又如何在与边疆鲜少交集的士人群体中成为流行的话题。
......(更多)
马子木,1992年生,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政治文化史,在《历史研究》《史语所集刊》《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更多)
绪 论
第一节 巴达克山:地理沿革与知识谱系
第二节 先行研究评述
第三节 史料概说
第四节 旨趣与结构
第一章 清朝权力网络在西帕米尔的初建
第一节 追讨大小和卓
第二节 教义与利益:苏勒坦沙的策略
第三节 准噶尔遗产与清朝西进
第二章 清与巴达克山关系的常态化
第一节 “第一西方足嘉国”
第二节 通商贸易
第三节 私谊化的交涉
第三章 奇特拉尔争端与清朝的因应之道
第一节 西帕米尔诸部的历史纠葛与政局波动
第二节 奇特拉尔问题的出现
第三节 清朝的因应之策:信息收集与决策形成
第四节 羁縻的边界与限度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清与杜兰尼王朝的相遇
第一节 爱乌罕杜兰尼王朝的扩张与巴达克山内乱
第二节 外交经验与边政决策
第三节 清朝的对策:内向与外向的徊徨
第四节 伯克易位与清朝威权的延续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清朝西进与士人地理知识世界的变迁
第一节 明清西域形象的制作与传递
第二节 经世学术、河源考订与西北经略
第三节 同文之治与乾隆朝西北舆地研究的展开
第四节 小结
余论
附录 同文之治:清朝多语文政治文化的构拟与实践
第一节 “同文”意涵及其变迁
第二节 “同文之治”:清代多语文政治文化的构建
第三节 “文治与政治以偕隆”:同文的教化意义
第四节 小结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