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心,為了自由;
結束,為了開始。
一年來去,
一無所求的練習。
在永平寺,學習肯定過去的勇氣,以及珍惜當下的喜悅。
三十歲,出家修行
「那,我等你可以嗎?」
「咦,等?到底要等什麼呢?是說想要躲在哪裡等我剃光頭後跳出來大聲笑我嗎?與其這樣,不如像我以前告訴你的,找個善良又老實的上班族談一場大戀愛,然後到無人島舉行婚禮吧。我一定會在永平寺誦經迴向給你們,祝願兩個人永浴愛河的。」
「…………」
峰子八成是哭了。兩個人認識以來,第一次陷入如此漫長的沉默。
三十歲那年,對社會、生活倦怠,對身邊一切感到厭煩,為了逃離,他決定離開穩定的工作、告別感情,出家修行。可一旦社會開始慢慢離自己遠去,卻不禁有些落寞,一天比一天傷感。何況他選擇的是紀律森嚴的永平寺,人稱「將近八百年時間傳承不斷,仿佛宗教與文化的活化石」。
自我崩解的場所
「你為何而來?」
「為修行而來!」
「是嗎,那麼所謂修行到底是什麼?」
「…………」
「我在問你那是什麼?」
「…………」
「你剛剛不是說為了修行而來嗎?那是什麼?你其實不知道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嗎?」
「不是!」
「這種胡言亂語的傢伙沒有資格進這個門!還不快給我滾回去!」
「叫你回去聽不懂嗎?」
他再一次狼狽地跌落石階。之後客行將試圖爬上來的他又推落好幾次;儘管他踉踉蹌蹌、舉步維艱,還是拚了命爬上石階。
草鞋袈裟網代笠, 龍門山門伽藍,行住坐臥,甚至進食、如廁,一連串儀節做法重頭學起,以往慣習瞬間消滅殆盡,做為一個人的尊嚴,在此被徹底抹去。而想要逃離,這個世界上也已經沒有可以若無其事回去的地方。
與真實的我相見
仿佛到今天為止一路所背負的失望與沮喪、後悔與眷戀等等念頭,決堤一樣與淚水一起從雙眼流了出來。真想大聲號泣,直到將心中累積的那些糾結的情緒全部流得一乾二淨為止。
直到今天,我仍忘不了當時滾落臉頰的淚水之灼熱。
那些記憶如果能夠繼續存在身體某個角落,或許在將來一次號哭或是絕望想死的時候突然被呼喚出來就好了。
朝課晚課諷經面壁打坐,到底能不能好好坐到最後,其實心裡充滿了不安。但這時充分感受到嶄新的人生帶來的刺激,懷抱著從此時此地出發讓自己再一次面對試煉的決心,整個人激動不已。自己真實的高度與深度,即使終於清楚自己的極限在哪裡都值得。
一位年輕僧侶在永平寺行住坐臥一年,寫下古寺的四季和三百六十餘天的日常,以及體悟「肯定過去一切事物、珍惜活在當下」的勇氣和喜悅。藉著他的經歷,我們也將身上的一切清除一空,並繼續向著自己提問。去年、來年,結束,也是開始。
......(更多)
作者簡介
野々村馨 Nonomura Kaoru
一九五九年生於神奈川縣,在學中曾前往中國、西藏等亞洲各國旅行,畢業後進設計事務所工作,三十歲那年突然辭職出家,在嚴厲著名的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度過一年雲水修行生活;之後再次回到設計事務所上班,在上下班的通勤電車上,開始執筆寫下修行記,最後成為本書,也是作者到目前為止唯一的著作。
譯者簡介
吳繼文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國立廣島大學哲學碩士。曾任聯合報副刊編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文學主編、叢書部總編輯,台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著有長篇小說《世紀末少年愛讀本》(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天河撩亂》(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
《天河撩亂》部份章節曾先後收入《中華現代文學大系》(馬森主編,九歌出版)、《台灣同志小說選》(朱偉誠主編,二魚文化)、英文版《天使之翼:台灣當代酷兒小說選》(Fran Martin主編,夏威夷大學出版)、《媲美貓的發情──LP小說選》(黃錦樹、駱以軍主編,寶瓶文化出版)、日文版《新郎新 '夫'——台灣性的少數者 [sexual minority] 文學3-小說集》(黃英哲等主編,作品社)等選集。
詩作曾選入《七十八年詩選》、《創世紀詩選1954-1984》;舞台劇《公園1999的一天》1998年11月於台北藝術大學首演。譯有河口慧海《西藏旅行記》(馬可孛羅)、中沢新一《看不見的人》(橡樹林文化)、井上靖《我的母親手記》(無限出版)以及吉本芭娜娜作品《廚房》、《哀愁的預感》、《鶇TUGUMI》等多種(時報文化)。
......(更多)
第一章 結束,以及開始
遍 參
地藏院
龍 門
山 門
旦過寮
東 司
面 壁
應量器
晚課諷經
藥 石
夜 坐
第二章 作法即禪
朝課諷經
行 粥
迴廊掃除
威 儀
洗 面
偈 文
午 時
警 策
第三章 在黑暗中凍結的孤獨
入 堂
僧 堂
鐘 灑
振 司
鐘 點
反省會
淨 人
僧 食
淨 髪
大 鑒
饑 渴
第四章 隨流而行時在乎的事
逃 亡
新到掛搭式
開 浴
結 制
作 務
罰 油
眼藏會
轉 役
第五章 微溫生命的所在
副行兼瑞雲閣接頭
便 用
拜 請
瑞雲閣
點 檢
雜 巾
解 制
第六章 峰之色、谷之響
監 行
相 見
行 者
朝 參
侍 香
開 爐
臘八攝心
掃 煤
歲 朝
開旦過
打 坐
行履調查
乞 暇
後記
......(更多)
禅与自然的接近,乃是让不知不觉间从自然之中脱离的人类,再一次把自然召回自己的内在,然后作为存活于自然界的生命体之一,发现自己本来面貌的一种行为。禅所谓“顺应本然的状态活着”,并不是说顺应自己的意愿,而是顺应自然的法则。道元禅师说,这一切必须内化于自己的身心当中。
经过一年的修炼,如今站在去年臭骂我们、赏我们巴掌的古参的立场上,才真正理解这会带来多大的精神压力。谁不想轻轻松松当个随时带着笑脸的“好人”呢?此刻,对于那些对我们又打又骂的古参云水唯有佩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