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人之存在”为中心,综合运用主题解读、比较研究、传记研究、文化观照、理论分析等方式对具体作品进行解读,重点探索文学经典中蕴含的精神世界。本书绪论部分以哈罗德•布鲁姆的经典阅读论为中心,探讨了经典的价值以及经典阅读的现状与意义。经典导读部分分为十一章,选取了《埃涅阿斯纪》《哈姆莱特》《许佩里翁》《项链》《在流放地》《边城》《雪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世界文学名著及维吉尔、莎士比亚、弥尔顿、莫泊桑、契诃夫等世界文学巨匠,对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主要从人的内心及精神的角度探讨文学创作和表现问题。
......(更多)
高永,文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数十篇,曾出版《东方艺术文化史论》《哈罗德·布鲁姆“内在性诗学”研究》《三语石的鸣响——东方边缘诸国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等著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研究方向为比较诗学、中外文学与文化比较。
......(更多)
绪论 透过文学的望镜探索精神世界——以哈罗德·布鲁姆的经典阅读论为中心
第一章 盛世文人的忧虑——维吉尔与《埃涅阿斯纪》
第二章 苟活还是倾心于死亡——莫尔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第三章 对集权的反思与反叛——弥尔顿与《失乐园》
第四章 荷尔德林: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第五章 命运还是自设的圈套——莫泊桑的《项链》
第六章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自传——契诃夫与他的《牵小狗的女人》
第七章 用同情的眼光审视世界——卡夫卡的《在流放地》
第八章 书写生命的诗行——叶赛宁的诗歌世界
第九章 “徒劳”:作为一种生命状态
第十章 孤独还是内心的狂欢——井上靖的《猎枪》
第十一章 对存在的诗性沉思——昆德拉的小说创作
......(更多)
萨特曾经对“说谎”与“自欺”进行了区分,在他看来,“说谎”意味着对现实的超越,说谎者完全了解他所掩盖的真相,他在自身中肯定真情,但在说话时又否定它,并且为了自己否认这一否定;“自欺”则不同,它随有着与说谎相同的结构,但它在本质上是真诚的,是一种脆弱的相信,其目的是“使自身逃避其所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