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战争论

战争论
作者:[德] 克劳塞维茨
译者:杨南芳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6-05
ISBN:9787224054477
行业:学术研究
浏览数:164

内容简介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士气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一般战略的看法等。这本《战争论》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更多)

作者简介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1780年6月出生于普鲁士马路德堡附近布尔格镇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十二岁时在波茨坦的一个步兵团中充当士官生。1793年,当普鲁士同革命后的法国作战时,他曾参加围攻美因芘城等战斗。1795年升为少尉。

1801年秋,他被送入析林军官学校,因学习成绩优异,深得校长香霍斯特的赏识。香霍斯特是以后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和以后的活动受他的影响很大。

1803年春,他在该校毕业后,被香霍斯特推荐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在这一段时期,他经常参加香霍斯特主办的军事协会的活动,听康德主义基瑟韦特的哲学课,研究军事、哲学、历史和文学等著作,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1806年10月普鲁士同法国作战时,他随奥古斯特亲王所率的步兵营参加了奥尔塔特会战,退却时在普伦次劳被法军俘虏。1807年10月释放回国后,根据亲身的体验,力主改革曾鲁士的军事制度。1808年到科尼斯堡(仍为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积极参加霍斯特主持的军事改革工作,结识了军事改革委员会成员格乃泽瑙、波燕等人。1809年秋回到柏林,后来进总参谋部,在香霍斯特属下工作。1810年升为少校。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伦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1812年4月,克劳塞维茨因反对普王威廉三世同拿破仑结成同盟而辞去普鲁士军职,去俄国准备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先在俄军参谋部任职,领中校衔,后任军参谋长等职。当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他曾参加斯摩棱斯克争夺战和博罗迪诺会战等。以后随维特根施坦军团参加了对拿破仑的追击。12月,作为俄军联络官,同普鲁士军队的指挥官约克谈判,说服他反对拿破仑。

1815年任布留赫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过林尼会战等。

1818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升为将军。在任校长的十二年间,致力于《战争论》的著述工作。他先后研究过一百三十多个战例,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并整理了亲身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

1830年春调到炮兵部门工作。当时,《战争论》尚未修订完毕,他将手稿三千多页分别包封起来,并在各个包上贴上标签,准备以后修改,但一直没有得到机会。1830年8月去布勒斯劳任第二炮兵监察部总监,同年12月调任格乃泽瑙军团的参谋长。1830年8月去布勒斯劳任第二炮兵监察部总监,同年12月调任格乃泽瑙军团的参谋长。1831年11月16日患霍乱逝世。死后,他的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分卷,《战争论》是中的第一、二、三卷。

......(更多)

目录

初版序说明作者自序第一卷第一篇导读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第三章 军事天才第四章 论战争中的危险第五章 战争中的劳累第六章 战争中的情报第七章 战争中的阻力第八章 第一卷结束语第二篇导读第二篇 论战争理论第一章 军事艺术的区分第二章 关于战争理论第三章 军事艺术和军事科学第四章 方法主义第五章 批判第六章 关于史例第三篇导读第三篇 战略概论第一章 战略第二章 战略要素第三章 精神要素第四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第五章 军队的武德第六章 胆量第七章 坚忍第八章 数量上的优势第九章 出敌不意第十章 诡诈第十一章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第十二章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第十三章 战略预备队第十四章 兵力的合理使用第十五章 几何要素第十六章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第十七章 现代战争的特点第十八章 紧张与平静(战争的力学定律)第四篇导读第四篇 战斗第一章 概要第二章 现代会战的特点第三章 战斗概论第四章 战斗概论(续)第五章 战斗的意义第六章 战斗的持续时间第七章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第八章 战斗是否须经双方同意第九章 主力会战(主力会战的决战)第十章 主力会战(续)(胜利的影响)第十一章 主力会战(续)(会战的运用)第十二章 利用胜利的战略手段第十三章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第十四章 夜间战斗第二卷第五篇导读第五篇 军队第一章 概要第二章 兵团、战区和战局第三章 兵力对比第四章 各兵种的比例第五章 军队的战斗队形第六章 军队的一般配置第七章 前卫和前哨第八章 先遣部队的行动方法第九章 野营第十章 行军第十一章 行军(续)第十二章 行军(续)第十三章 合营第十四章 给养第十五章 作战基地第十六章 交通线第十七章 地区和地貌第十八章 制高第六篇导读第六篇 防御第一章 进攻和防御第二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术领域的相互关系第三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略领域的相互关系(续)第四章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第五章 战略防御的特点第六章 防御的手段第七章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作用第八章 抵抗的方式第九章 防御会战第十章 要塞第十一章 要塞(续)第十二章 防御阵地第十三章 坚固的阵地和营垒第十四章 侧面阵地第十五章 山地防御第十六章 山地防御(续)第十七章 山地防御(续)第十八章 江河防御第十九章 江河防御(续)第二十章 沼泽地防御和泛滥地防御第二十一章 森林地防御第二十二章 单线式防御第二十三章 国土的锁钥第二十四章 侧翼活动第二十五章 向本国腹地退却第二十六章 群众武装第二十七章 战区防御第二十八章 战区防御(续)第二十九章 战区防御(续)(逐次抵抗)第三十章 战区防御(续)(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第三卷第三卷出版说明第七篇 导读第七篇 进攻(草稿)第一章 与防御相关联的进攻第二章 战略进攻的特点第三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第四章 进攻力量的削弱第五章 进攻的顶点第六章 消灭敌人军队第七章 进攻性会战第八章 渡河第九章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第十章 对设防营垒的进攻第十一章 山地进攻第十二章 对缺乏纵深的防线的进攻第十三章 灵活机动第十四章 对沼泽地、泛滥地和林地的进攻第十五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第十六章 不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第十七章 对要塞的进攻第十八章 对运输队的攻击第十九章 对在宿营地中的敌人军队的进攻第二十章 牵制性进攻第二十一章 入侵附录 关于胜利的顶点第八篇 导读第八篇 战争计划(草稿)第一章 引言第二章 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第三章 战争的内在联系与目的第四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确定(打垮敌人)第五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确定(续)(有限目标)第六章 政治与战争目标第七章 有限目标的进攻战第八章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第九章 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附录 克劳塞维茨在1810年、1811年和1812年为王太子殿下讲授军事课的内容提要一、呈高迪将军阁下批阅的授课提纲二、最重要的作战原則(给王太子殿下的补充材料)三、关于军队内部的机构分类(可作为第五篇第五章的说明)四、战术或战斗学讲授计划的提纲五、战术或战斗学讲授的主题思想人名索引历次战役及和约涉及到的地名索引

......(更多)

读书文摘

虽然出敌不意是到处应争取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确实是不会毫无效果的,但是,非常成功的出敢不意也确实是不多的,这是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如果认为在战争中用这种手段一定能得到很多收获,那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在想象中,出敌不意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但在实行中,出敌不意却多半因为整个机器的阻力而难以实现。

经验比一切哲理有价值得多。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象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保证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战争理论主要是帮助指挥官确定思考的基本线索,而不应该像路标那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

什么样的人才适于被称为军事天才?这种人与其说是有创造精神的人,不如说是有钻研精神的人;与其说是单方面发展的人,不如说是全面发展的人;与其说是容易激动的人,不如说是头脑冷静的人。

在消灭敌人军队时,不能仅仅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更重要的是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

民心和民意在国家力量和军事力量中是一个重要因素,采用民众战争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力量。民众战争的烈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会起到大部队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坚持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应该集中所有力量打击敌人整体所依赖的重心;同时我方军队要尽可能地集中行动。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包含敌对感情和敌对意图这两种不同的要素。而许多敌对意图,却丝毫不带敌对感情,至少不带强烈的敌对感情。在野蛮民族中,来自感情的意图是主要的;在文明民族中,出于理智的意图是主要的。

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是由左右历史的人物导演并为既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政治不仅引起战争,而且支配战争,因而政治的性质决定战争的性质。

战争既然是一种暴力行为,就必然属于感情的范畴。即使战争不是感情引起的,总还同感情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关系的大小不取决于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取决于敌对的利害关系的大小和久暂。文明民族不杀俘虏,不破坏城市和乡村,那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更多地应用了智力,学会了比这种粗暴的发泄本能更有效地使用暴力的方法。

一方面,进攻要适可而止,进攻者必须掌握时机,量力而行。另一方面,进攻要以保存防御能力为限。进攻者应在自己尚能组织有力的防御、而对手的反攻力量尚未形成时,立即转入防御,这是进攻的顶点。如果超越进攻的顶点,会招致敌人比自己力量更强大的反击;如果过早地停止进攻,则会减少应该取得的胜利。

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同时,必然会取得优势。由于厌恶暴力而忽视其性质的做法毫无益处,甚至是错误的。

武德对个人是指彻底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技术,对军队是指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的作风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乃至指挥官,就需要在感情方面和智力方面有巨大的力量。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一定的体力是军人战胜困难的基本前提,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军人素质的关键。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