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本相对独立的著作合并而成。内容主要包括对王弼在其注释中所用的解释学方法的分析,王弼《老子》本及注释的批判性版本及“推论性”翻译(即通过王弼的注释解读《老子》的文本),以及对作为王弼《老子注》核心的哲学问题的分析。通过审慎地重构王弼的《老子》本及《老子注》,本书探讨了王弼作为一个学养深厚的注释者的注释技艺。在将王弼《老子注》置入与其他竞争性注释并存的语境、并抽绎出这些竞争性注释的解读方式的过程中,本书呈示了理解《老子》的众多路径:从根本性的哲学创作、特定的政治理论到长生术的指南。
......(更多)
瓦格纳(Rudolf G. Wagner)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教授、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会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研究,是当代最具影响的欧洲汉学家之一。他在中国古代的宗教和思想、晚清的报业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并于1993年获德国最高学术奖——莱布尼兹奖。已出版的著作有Reenacting the Heavenly Vision: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the Taiping Rebelli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cal Drama: Four Studies和Inside a Service Trad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rose等。
......(更多)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第一编 注释的技艺
导言
第一章 王弼传略
王弼的生平
王弼的身后
第二章 经典的系统
汉代注释策略的概述
第三章 技巧与结构的哲学:《老子》及王弼注中的链体风格
引论:西方学术对骈体风格的发现
问题: 分章内部的分子关联性
《老子》中显见的链体风格
《老子》中隐蔽的链体风格
《老子》以外的其他早期文本中的链体风格
王弼时代的链体风格
结论
第四章 意义的解构与建构
隐藏的意义
隐含的作者及其权威:孔子和老子
《老子》与被归入孔子名下的文本的地位
隐含的读者及其教育
对立文本
一致性假设
文本的潜能:比较不同注释的《老子》构造
结论
第五章 王弼的注释技艺
引言
注释与文本的结合
对其他读法的强调性拒绝
解释暗喻、明喻、比拟和象征
主语的插入
通过对等关系界定字汇
翻译本文
合并字汇与结构
结语
第二编 文本的批判性重构与翻译
第一章 王弼的《老子》校订本
引论
问题
王弼对《老子》的最初校订
叠加
分章与分篇
结论
附录A
附录B
第二章 王弼《注》的襄赞和传承:批判性版本的基础
问题
王弼《老子注》的历史:证据
结论
第三章 《老子微旨略例》:文本、翻译及文字学研究
引言
《老子微旨略例》的真实性
王弼的《老子微旨略例》与传世文本
《老子微旨略例》的文体
从《老子微旨略例》看《老子》的结构
文本的版本基础
《老子微旨略例》的文本及翻译
第四章 王弼所用《老子》的重构及批判性版本;王弼《老子注》的重构及批判性版本;根据王弼注推论出的《老子》译文;
王弼《老子注》的译文
关于版本的说明
关于推论性翻译的说明
关于此前的翻译的说明
王弼《老子注》
第三编 语言哲学、本体论和政治哲学
导言
第一章 识别“所以”:《老子》和《论语》的语言
对理解史的渴求
共识:圣人思想的不可言说
彻底的立场
发展解读策略
曹魏时期关于语言与圣人之意的讨论
孔子文本的结构性矛盾:谈玄
万物之“所以”的不可名的逻辑推演
有关万物之“所以”的有局限但足够可靠的命题可能性的演绎
孔子文本在可知的存在者结构中发现的“所以”的印迹:对反与否定
把握“所以”的特征
对象(《周易》之象)的解释
第二章 王弼的本体论
分析的架构
王弼对“所以”的探究
王弼的立场
存在者的二元结构组织
万物的秩序
一与众
道
玄
第三章 王弼的政治哲学
人类社会不断面临的危机
危机的原因
运作复归:圣人
作为公共行动的圣化政治
王弼的哲学:一种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更多)
以他成长于曹操门庭、并且以罕有的才智令其养父震惊的社会声望,以其吏部尚书的权位,以其作为玄学领袖之一的名声,以其玉人般优雅的外表,以其对刺激心神的寒食散的使用,以其对年轻人优秀的才智和原创性保持谦逊的公众姿态,何晏成为正始时期的时代风尚的奠基者,而非追随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