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迈尔斯心理学

迈尔斯心理学
作者:[美] 戴维·迈尔斯
译者:黄希庭
副标题:二十年来雄居美国心理学教材畅销榜首,《社会心理学》作者又一力作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11-01
ISBN:9787115244642
行业:学术研究
浏览数:294

内容简介

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专为美国大学普通心理学公选课而撰写,是该细分市场最为畅销的教科书。

全书共18章,涵盖了普通心理学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心理学的批判性思考、神经科学与行为、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人的发展、感觉与知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思维语言与智力、动机、情绪压力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学等。这些内容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作者充分发挥了其在心理学教材撰写方面无与伦比的才能,将科学的正统严谨与人文的形象宽泛巧妙结合,兼具理性和感性,使读者能够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本书适合作为我国高校心理学公共课教材,同时也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更多)

作者简介

戴维•迈尔斯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密歇根州(Michigan)的希望学院(Hope College)从事他的职业生涯。在那里,他是John Dirk Werkman心理学教授,讲授过多种版本的心理学导论。希望学院的学生邀请他为毕业典礼发言人,公认他是“杰出教授”。   他撰写的《社会心理学》(该书中译本由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知名教授组织翻译,并于2006年1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被美国700多所大学和学院心理学教学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而本书?是他的又一力作,有800多万学生在用它来学习心理学,是与《心理学与生活》(格里格,津巴多著)并驾齐驱的最畅销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心理学领域日新月异,而戴维•迈尔斯所特有的把握心理学精髓、并以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却无与伦比。本书保留了他一贯坚持的风格,那就是将心理科学与广泛的人文视角结合在一起。

......(更多)

目录

前 言

序幕 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的起源

前科学时期的心理学

心理科学的诞生

心理科学的发展

当代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问题

心理学的观点

心理学的亚领域

特写:你的心理学学习生活

第1章 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

心理科学的重要性

直觉和常识的局限性

科学的态度

科学方法

描 述

个案研究

调 查

自然观察

相 关

相关与因果关系

虚假相关

发现随机事件中的规律

批判性思考:篮球比赛和股市中的连续得利

与失利

实 验

评价治疗方法

潜隐说服磁带能改善你的生活吗

统计推断

描述数据

对集中趋势的度量

差异量数

做出推断

心理学经常遇到的问题

批判性思考:死刑——当信念与心理科学冲突时

第2章 神经科学与行为

神经网络

神经元

神经元如何进行信息交换

神经递质如何影响我们

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探索工具

低水平的脑结构

大脑皮层

大脑两半球

批判性思考:左脑和右脑

内分泌系统

第3章 行为的天性与教养

基因:我们的生物蓝图

进化心理学:适应最大化

自然选择

行为遗传学:预测个体差异

双生子研究

收养研究

气质研究

遗传力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新的前沿学科:分子遗传学

环境的影响

父母到底应该得到多少赞扬(或批评)

出生前的环境

经验与大脑发育

同伴影响

文 化

性别的天性与教养

性别的天性

性别的教养

后记:关于天性与教养的思考

第4章 人的发展

胎儿期发展和新生儿

孕 育

胎儿期的发展

反应能力很强的新生儿

特写:理解婴儿思维的研究策略

婴儿期和儿童期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

青春期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

成年期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

对两大发展主题的反思

连续性和阶段性

稳定性和变化性

第5章 感 觉

感觉世界:基本原理

阈 限

感觉适应

视 觉

刺激输入:光能

眼 睛

视觉信息加工

颜色视觉

听 觉

刺激输入:声波

耳 朵

特写:喧闹噪声的干扰

失聪与聋人培训

特写:在无声世界中的生活

其他感觉

触 觉

批判性思考:精神高于物质:赤脚过火焰

味 觉

嗅 觉

身体位置与运动觉

第6章 知 觉

选择性注意

错 觉

知觉组织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运动知觉

知觉恒常性

知觉解释

感觉剥夺和视觉恢复

知觉适应

知觉定势

知觉与人类因素工程

是否存在超感知觉

超感知觉的观点

是前兆还是借口

用实验来检验超感知觉

第7章 意识状态

清醒时的意识状态

信息加工的水平

白日梦与幻想

睡眠与梦

生物节律

睡眠节律

批判性思考:经前综合症

人为什么要睡觉

睡眠障碍

催 眠

事实与谬误

批判性思考:催眠的年龄回归:一个真实的故事

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吗

药物与意识

依赖与成瘾

精神性药物

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

濒死体验

第8章 学 习

经典性条件反射作用

巴甫洛夫的实验研究

新巴甫洛夫的理解

巴浦洛夫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特写: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强奸案例

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斯金纳的实验研究

行为塑造

惩 罚

新斯金纳的?解

斯金纳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观察学习

班杜拉的实验研究

观察学习的运用

第9章 记 忆

记忆现象

记忆丧失和记忆奇迹

信息加工

编码:信息的输入

编码的过程

编码的内容

贮存:保持信息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信息在大脑中的贮存

提取:信息的获取

遗 忘

编码失败

贮存消退

提取失败

记忆建构

错误信息?想像效应

源头遗忘症

辨别真实记忆与错误记忆

儿童目击证人的回忆

受虐记忆的压抑还是建构

改善记忆

第10章 思维和语言

思 维

概 念

问题解决

决策与判断

批判性思考:风险——我们害怕正确的事物吗

信念偏差

人工智能思维模拟

语 言

语言结构

语言发展

思维和语言

语言影响思维

无语言的思维

动物的思维和语言

动物有思维吗

动物有语言吗

第11章 智 力

智力测验的起源

阿尔弗雷德?比奈:预测学业成就

刘易斯?推孟:先天智商

智力是什么

智力是一种一般能力还是几种特殊能力

智力与创造性

智力在神经学上是可测量的吗

智力评估

现代心理能力测验

测验编制原理

智力的动态性

稳定还是变化

智力的极端情况

遗传和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遗传影响

环境影响

智力测验分数的群体差异

偏向问题

第12章 动机与工作

动机的概念

本能与进化心理学

驱力与诱因

最佳唤醒

动机的层次

饥 饿

饥饿生理学

饥饿心理学

性动机

性行为描述

性生理学

性心理学

青少年性欲

性取向

性与人类价值观

归属的需要

利于生存

渴望归属

增加社会接纳的行为

维持关系

促进健康

工作动机

人事心理学

特写:工作中的工业组织心理学

特写:发现你的长处

组织心理学:成就的激发

第13章 情 绪

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和坎农—巴德理论

认知和情绪

情绪的两个维度

情绪的生理表现

情绪和生理反应

特定情绪的生理反应

批判性思考:测谎

表 情

非言语交流

文化与表情

面部表情的功能

情绪体验

恐 惧

愤 怒

快 乐

特写:怎样才?更快乐

第14章 压力与健康

压力与疾病

压力与压力源

压力与心脏

压力与疾病的易感性

促进健康

压力应对

调整易引起疾病的行为

批判性思考:

替代医疗——是健康的新方法还是老生常谈

特写:给那些想戒烟的人

特写:关于减肥的有益知识

第15章 人 格

历史上的人格观

精神分析观

人本主义观

现代人格研究

特质观

批判性思考: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占星家或看相大师

社会认知观

特写:走向更为积极的心理学

探索自我

现代潜意识研究

第16章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概述

心理障碍的定义

对心理障碍的理解

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障碍的标定

特写:“unDSM”:个人优势评定手册

批判性思考:精神病与责任心

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

恐怖症

强迫障碍

对焦虑障碍的解释

特写:战争的伤口: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境障碍

重度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对心境障碍的解释

特写:自杀

特写:孤独感

批判性思考:分离障碍和多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

人格障碍

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第17章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疗法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团体与家庭治疗

评估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效吗

批判性思考:从不正常“回归”到正常

不同治疗的相对有效性

评价替代疗法

各种心理治疗的共同点

特写:心理治疗的消费者指南

心理治疗的文化和价值观

生物医学治疗

药物疗法

电痉挛疗法

精神外科疗法

心理障碍的预防

第18章 社会心理学

社会思维

把行为归因于个人或情境

态度与行为

社会影响

从众与服从

群体影响

社会关系

偏 见

? 攻 击

特写:吸烟与媒体暴力影响的比较

冲 突

吸 引

利他主义

调 停

......(更多)

读书文摘

当依恋关系受到破坏时成人也会痛苦不堪。无论是由于死亡还是分离,因为失去了伴侣,随之会产生一系列的不安情绪,接着是深深的痛苦悲哀,最后是情感上的漠然,随即恢复正常生活。即使那些很久没有感情刚离婚的夫妇,有时也会惊讶于他们想接近前妻或前夫的愿望。我们不太可能在短短的一瞬间破坏那种亲密长久的依恋关系。解除依恋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