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这部“二战”史经典著作中,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历程。
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此书英文版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后即成畅销书,并获1971年度普利策奖,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二战史经典著作,畅销欧美数十载
◎跳脱抗战叙事和盟军视角,更多的从日方角度、运用日本史料呈现日本法西斯衰亡的历史
◎对二战太平洋战场战况最详实、最客观的记录,战争场面精彩纷呈、人物饱满、细节丰富
◎百余幅珍贵照片,还原残酷的战争场面和人性的光辉时刻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后再反思。全面地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总结教训
-------------------------------------------
【评论】
宏大、充满吸引力,且极为触动人心的太平洋战争史。
——《纽约时报》
具有与《第三帝国的衰亡》同样的视野和力度,并且自始至终保持趣味性和戏剧性。
——《芝加哥太阳报》
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易读、激动人心!最为精彩的部分还不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而是那些对日本高层神秘政治博弈的揭示。
——《新闻周刊》
......(更多)
约翰•托兰(John Toland)
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生于威斯康辛,参加过“二战”。托兰年轻时曾梦想成为一名剧作家。战后,他写了很多剧本和小说,但从未有机会发表。在朋友的建议下,托兰转向历史写作,并一举成功,从此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
托兰的历史写作摈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身临其境。他的著作见解独特,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并注重史料的搜集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也因为这样,托兰每有新作问世,必能引起轰动,往往会占据销售排行榜首位。
其主要著作有:《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
......(更多)
第一册 乌云压顶
前言
第1章 下克上
第2章 挺进卢沟桥
第3章 是背水一战
第4章 还原到白纸上
第5章 致命的照会
第6章 Z作战计划
第7章 战争可能来得更快
------------------------------------
第二册 短兵相接
第8章 视死如归
第9章 艰难岁月
第10章 飘渺的希望 难逃的失败
第11章 发慈悲就是延长战争
第12章 扪心无愧
第13章 转 折
第14章 小本经营行动
第15章 绿色地狱
第16章 罪该万死
第17章 结 局
------------------------------------
第三册 决一死战
第18章 鼠辈与好汉
第19章 向马里亚纳群岛跃进
第20章 七生报国
第21章 不能心慈手软
第22章 莱特湾之战
第23章 断颈岭之战
第24章 溃败
------------------------------------
第四册 投 降
第25章 “绝好机会”
第26章 火刚熄灭的地狱
第27章 江户之花
第28章 最后一次出击
第29章 铁台风
第30章 散兵游勇
第31章 寻求和平
第32章 艰难决定
第33章 广 岛
第34章 ⋯⋯以及长崎
第35章 忍
第36章 宫廷叛乱
第37章 鹤 声
尾 声
......(更多)
日军势如破竹的胜利是双方都没有预见到的。一个被俘的英军工兵军官对过政信中佐说,他本来估计马来亚北部至少能防守三个月。“中国军队很弱,可是日军在华作战四年还没有把他们打垮,所以我们认为日军并不是很强的劲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