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建国之日起就已留下的种族伤口,是怎么愈合的?不同种族之间纷争冲突的引信,又是如何拔除的?跨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是一场壮怀激烈的公民行动,不仅要求解种族歧视和种族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也在拷问美国能否成为一个更正义的国家。
引领这场行动的英雄们登上历史舞 台,绝非凭空显现的神迹。为什么一个倔强的女裁缝,能够感召五万同胞拒乘公交巴士?为什么一个年轻的牧师,能够鼓动追随者“把监狱填满”?为什么一个街头怒汉能够感动整个国家?为什么一个律师能够掀起体制革命?为什么一个坐牢超过三十次的学生会被选入联邦国会?其实,他们拥有的巨大行动能量,一直深蕴于美国普通民众之中;其道德勇气,则源自内心力量。直至今天,世人仍难以忘怀英雄们的行迹与心路故事,并继续从中汲取力量——这也是本书的主题。
本书讲述的故事足以说明,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自由从来都是争取来的,无分东西。——刘军宁
这本书是评传体,素材取舍之间,思想脉络隐然。五个人物成长背景不同、性格各异,思路并不一致甚至对立,却因同样的理想和目标,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共同创造了历史!——鄢烈山
建国时还是奴隶,半个多世纪前还没有投票权且被种族政策隔离的美国黑人,怎么会突然走出了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通向白宫的路是如何铺成的?陈国平先生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们身临其境,英雄心路触动我们的神经。——杨恒均
为什么在一个以宪政立国的国家,“人人平等”提出一百多年后才基本实现权利的平等?陈国平的书表明了一个事实: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东西——大概除了天灾与暴政——都没什么能从天上掉下来,民权更是如此。——五岳散人
......(更多)
陈国平,现居杭州,资深媒体人,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IIT)公共行政管理硕士,长期关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史。
......(更多)
推荐序 权利不会自己掉下来
巴士上的民权之母
1.让天地变色/003
2.隔离的乡土/008
3.水的颜色和味道/011
4.杜波伊斯、犹太财团和NAACP/013
5.“斯科茨伯里男孩”事件/017
6.识字测试、投票税/020
7.“布朗案”激发黑人雄心/024
8.“高地”研修/027
9.从道格拉斯到卡尔文/030
10.完美的控诉者/034
11.让我们一起行动吧/037
12.“我们被自己惊呆了”/041
13.“我的脚很累,但我的灵魂却逍遥自在”/045
14.一个国家的感念/051
我曾到达山巅
1.“菜鸟”牧师初登历史舞台/057
2.“仗剑而生者,必殁于剑下”/061
3.拉斯廷出招/065
4.什么才是非暴力?/070
5.阔步迈向自由/074
6.一个黑人神童的大志向/079
7.“我很高兴你没打喷嚏”/084
8.“入座”行动/086
9.问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自由!/089
10.阿尔巴尼的败仗/093
11.“我们有能力把监狱填满”/096
12.且把“公牛”变“阉牛”/101
13.“我有一个梦想”/104
14.密西西比“自由之夏”/110
15.胡佛“毁金计划”,诺贝尔和平奖/115
16.塞尔玛——唤醒美国/119
17.“现在他们却来嘘我”/125
18.“因为我曾到达山巅”/131
做任何值得一做之事
1.金,或者马尔科姆?/139
2.在希望与噩梦中挣扎/143
3.如鱼得水的“小弟”/147
4.狱中“撒旦”的皈依/149
5.就像一粒火花引燃一场大火/151
6.“源自仇恨的恨”/153
7.美国头号黑人怒汉/157
8.走进大学/161
9.与奥塞·戴维斯结为挚友/165
10.“有一天你会的”/167
11.幻灭与决裂/171
12.历史的一分钟温情/173
13.不再与所有白人为敌/176
14.“我不介意与人类握手”/181
15.“我来塞尔玛,不是为了和金对着干”/185
16.“我付出的代价是整整十二年”/190
17.“埋下的不是一个人,而是种子!”/193
18.“我已尽量做到最好”/198
法庭上的革命者
1.体系内的爆破手/207
2十五岁少年的自尊之源/210
3.校长惩罚与餐桌辩论/213
4.学费,休斯,校园公投/216
5.霍华德法学院/220
6.休斯顿的得意门生/223
7.“马戈特报告”/225
8.回击马里兰法学院/227
9.NAACP总部的刺头律师/229
10.联邦最高法院的首度胜诉/232
11.“我只在乎不受‘私刑党’迫害”/234
12.“摩根案”判决的微言大义/237
13.“请最高法院大法官回避”/238
14.向种族隔离发起正面攻击/241
15.“斯威蒂案”带来重大转折/242
16.决战奇谋/245
17.查尔斯顿的社会学交锋/247
18.世纪大案,世纪之辩/250
19.大法官厄尔·沃伦登场/253
20.地动山摇的判决/256
21.“布朗案”第二季/259
22.蒙哥马利起惊雷/262
23.小马丁·路德·金的崛起/267
24.“第二次美国内战”/270
25.“入座”:在最高法院的最后一辩/275
26.联邦法官瑟古德/279
27.从总检察官到联邦大法官/281
活着的圣徒
1.中国餐厅里的“最后晚餐”/287
2.黑人农家子/289
3.男孩牧师/292
4.美国浸会神学院/297
5.夭折的行动/300
6.詹姆斯·劳森/302
7.准备行动/306
8.试探/309
9.“黑鬼,到处都是黑鬼!”/311
10.警方逮捕82名学生/314
11.“宁愿入狱,拒绝保释”/317
12.迪安妮的追问/321
13.一则让人动心的广告/324
14.起诉施暴者?不!/326
15.血腥安妮斯顿,血腥伯明翰/328
16.你们都是“自由乘客”!/331
17.惊魂蒙哥马利/334
18.“请与我们同行,好吗?”/337
19.啊,密西西比!/340
20.“学非协”选择了坐牢大王/344
21.“现在我理解你们了”/346
22.“谢尔曼”引发争执/348
23.“密西西比之夏”/351
24.大西洋城的变局/356
25.塞尔玛/358
26.佩托斯大桥上的“屠杀”/361
27.“我们仍是失败的国家和人民”/365
28.“越南人从不叫我黑鬼”/368
29.何处是为自由而战的征召令?/371
30.“因为有你”/374
......(更多)
“”真正贯穿于美国史的,乃是一个关于平等的承诺。这个承诺,是由一个名叫乔治华盛顿的弗吉尼亚奴隶主和他的男性同胞们郑重许下,却要在一百八十年后才由作为奴隶后人的罗莎帕克斯来兑现。她拒绝相信这是一个自己被排除在外的承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