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为海外汉学家浦安迪用比较文学方法,就中国经典文本《红楼梦》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析。不同于重视评点的旧式读法,书中引入“原型”与“寓意”的西方文学理论,意欲揭示这部作品的内在思维模型,以及表层叙事背后隐藏的含义。之所以选择《红楼梦》,是因为它最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二元对立互补( 阴/阳、寒/暑……) 和周期循环往复(五行、四季……)的文化思维模式。钱锺书先生曾向国内学者引介本书,此次为中译本首次出版。
......(更多)
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荣休教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系教授。浦安迪通晓十几种语言,尤其对汉语、日语、俄语、法语、希伯来语最为精通;研究领域广泛,如中国古典小说、叙事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西文学文化比较等。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的原型和寓意》(Archetype and Allegory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中国叙事文:批评与理论文汇》(Chinese Narrative: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明代小说四大奇书》(The Four Masterworks of the Ming Novel)等。
......(更多)
目 录
序言
导语
第一章 中国文学中的原型和神话
第二章 女娲和伏羲的婚姻
第三章 互补的两极性与多重的周期性
第四章 《红楼梦》的原型结构
第五章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中的寓言
第六章 西方寓言的庭园
第七章 中国文学的庭园
第八章 一个全视觉的庭园:大观园的寓言
第九章 尾声与结论
文献来源
附录
参考书目
索引
......(更多)
在后来的中国文学中,神话的本质上的非叙述使用,事实上是比较明确的,即通常对神话人物的反映就是指一个特殊品质或是与之相关的联系,而不是他们行为的任何的细枝末节。…………通常,对神活人物或事件的反映似乎是要唤起一种对完全被从有关具体人物中分离出来的宗教礼仪的完整性的假想状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