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虽成书于上个世纪40年代辗转流徙、国步艰危之际,然而钱锺书先生通今通古,学兼中西,因而此书兼收并采,纵论古代各家诗文之优劣得失,尤其是唐以后重要诗家,分肌擘理,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与哲思,是钱锺书先生《管锥编》最重要的著作。
然而钱锺书先生行文汪洋恣肆,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据统计,本书引述宋以来诗话130种,引述西方论著500余种,对于普通人阅读无疑障碍重重。本书分鉴赏论、创作论、作家作品论、文学评论、文体论、修辞、风格七个部分,遴选《谈艺录》原文一百余则,将所论诗人、作品、用典一一注明,每则之后有题解,以浅近的现代语体阐释每篇的命意,融会贯通,无疑为我们深入理解钱先生的原著开启了一道方便之门。
......(更多)
周振甫(1911年—2000年),浙江平湖人。中华书局编审,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招录朱起凤《辞通》的校对,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进开明书店帮助宋云彬校对了《辞通》后,又校对了王伯祥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有《周振甫文集》10卷。
冀勤:原名冀旭天,笔名季晴、季静等,女,山东青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一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编纂的作品有《元稹集》、《朱淑真集注》等。
......(更多)
前言 /1
附记 /16
一.鉴赏论 /1
(一)钱先生的“擘肌分理” /2
(二)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 /5
(三)论诗注引文 /9
(四)论注诗要识作者手眼 /11
(五)论引后注前 /13
(六)论纠正误注 /17
(七)元好问论黄庭坚诗解 /19
(八)元好问评苏诗 /21
(九)注明诗旨 /24
(一○)注诗要识用典意 /26
(一一)理趣诗解 /29
(一二)理趣和理语解 /31
(一三)婉曲和理趣解 /36
(一四)折柳解 /39
(一五)想与因的结合解 /42
(一六)断章取义与破除执著解 /44
(一七)论言为心声 /49
(一八)论“观物不切,体物不亲” /52
(一九)论诗词的寄托说 /55
(二○)李贺《恼公》诗赏析 /62
(二一)李商隐《锦瑟》诗赏析 /66
二 创作论 /75
(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76
(二)“选春梦”的创作论 /79
(三)谈灵感 /82
(四)谈“活法” /83
(五)谈妙悟 /87
(六)抓“诗思” /89
(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 /92
(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 /94
(九)心以应物,意到笔随 /98
(一○)“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101
(一一)写实尽俗,别饶姿致 /103
(一二)论若即而离 /105
(一三)行布 /108
(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 /115
(一五)设想与同感 /119
(一六)写景手法 /123
(一七)写水中倒影 /126
(一八)作对仗以不类为类 /129
(一九)对仗和用韵的因难见巧 /132
(二○)避免词意重出 /135
(二一)引申 /138
三 作家作品论 /139
(一)论陶渊明 /140
(二)历代论陶渊明诗 /144
(三)论唐宋人推陶诗 /147
(四)论庾信诗赋 /150
(五)论张籍诗 /154
(六)论白居易诗 /157
(七)评李贺诗及学李贺诗 /159
(八)论李贺诗的风格 /165
(九)李贺诗以玉石作喻 /167
(一○)李贺诗在飞动中含坚凝 /171
(一一)李贺诗的朴健疏爽 /173
(一二)李贺感流年而驻急景 /176
(一三)评司空图《诗品》 /178
(一四)论梅尧臣诗 /180
(一五)论黄庭坚诗 /185
(一六)论杨万里、陆游诗 /188
(一七)论赵孟诗 /190
(一八)论竟陵派诗 /194
(一九)竟陵派诗论 /198
(二○)论阮大铖诗 /206
(二一)论叶燮诗 /211
(二二)论方苞 /214
(二三)论钱载诗 /217
(二四)论学人之诗 /221
(二五)论赵翼诗 /226
(二六)论田雯尊宋诗 /228
(二七)论诗文之累 /231
(二八)评黄遵宪诗 /234
(二九)评严复诗 /241
(三○)评王国维诗和论 /243
(三一)评苏曼殊论诗人 /246
四 文学评论 /247
(一)以文拟人,形神一贯 /248
(二)好诗似曾相识 /253
(三)论圆 /256
(四)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59
(五)论水月镜花 /262
(六)诗有别才别趣 /266
(七)以禅喻诗 /272
(八)论神韵、性灵、格调 /278
(九)性灵与学力 /282
(一○)神韵与典、远、谐、则 /286
(一一)活法与死法 /291
(一二)活路与死门 /296
(一三)诗中理语 /298
(一四)评袁枚诗论 /301
(一五)评《红楼梦评论》 /310
(一六)消纳 /314
(一七)附录 /316
五 文体论 /327
(一)论诗乐离合 /328
(二)文体递变 /331
(三)诗文的侵入与扩充 /339
(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词 /341
(五)柏梁体 /344
(六)章咒气与偈颂气 /348
(七)以诗品作诗 /350
(八)传记通于小说 /352
(九)八股文通于戏曲 /357
六 修辞 /363
(一)博喻 /364
(二)曲喻 /367
(三)曲喻和双关 /370
(四)喻之二柄 /374
(五)喻之二柄异边 /376
(六)通感与摹状 /379
(七)仿拟 /382
(八)比拟不当 /388
(九)以目拟文 /390
(一○)反仿 /392
(一一)拟人与借代 /394
(一二)言用与借代 /398
(一三)对偶 /401
(一四)当句对 /402
(一五)翻案 /404
(一六)出处 /405
(一七)练字 /408
(一八)“丧”字异读 /426
(一九)改词 /428
(二○)“鸭先知”辩 /435
(二一)窠臼 /437
(二二)修辞疵累 /439
(二三)句式变化 /441
(二四)章法 /444
七 风格 /447
(一)南北文学风格之别 /448
(二)唐宋诗风格之别 /453
(三)杜律的雄浑与韧瘦 /460
(四)公安竟陵与前后七子 /469
(五)王士禛论专名助远神 /474
(六)钱载的幽修漏与瘦透皱 /478
......(更多)
杜少陵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鹤林玉露》:“上两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两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大抵古人好诗,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什么用。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等句。只把做景物看,亦可不把做景物看。”
常建之“潭影空人心”,少陵之“水流心不竞”,太白之“水与心俱闲”,均现心境于物态之中,即目有契,着语无多,可资“理趣”之例。香山《对小潭寄远上人》云:“小潭澄见底,闲客坐开襟。借问不流水,何如无念心。彼惟清且浅,此乃寂而深。是义谁能答,明朝问道林”;意亦相似,而涉唇吻,落思维,只是“理语”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