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近200年现代化历程、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通识读物,作者在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梳理了日本现代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恢宏叙述的同时,也细致反映了日本不同阶层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是一本全新解读现代日本史的通俗历史佳作。
最近200年,中日历史相互交织,关联甚大。而日本被称为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除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对日本历史,尤其是日本内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了解甚少。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未来的岁月里依然会在政治和经济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人民过去200年的现代化经验是个令人惊叹的故事。《现代日本史》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3•11”大地震,是一部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200年近代化历程的通史著作。
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安德鲁•戈登在吸收学界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自己的独到解读。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近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全景式的手法,描摹日本人在近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天皇、武士、军人、神官、学者、农民……各方势力纠缠,或联合或对抗,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走向近代化,共同走过这200年动荡壮阔的历史,他们如何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阅读本书,读者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更多)
【美】安德鲁•戈登 (Andrew Gordon)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现代日本史研究专家,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及赖肖尔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日本的政治史和社会史。
著述、编写及翻译有多部重要著作,2003年出版的《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已成为欧美高校的核心教科书,并持续修订,成为检验学术研究进展的黄金标准,被译成中文、日文和韩文等近20种语言。他的另一本专著《战前日本的劳工与帝国民主》(Labor
and Imperial Democracy in Prewar
Japan)荣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他的新著《制造消费者:现代日本的缝纫机》(Fabricating Consumers: The
Sewing Machine in Modern Japan)已于近期出版。
【译者简介】
李朝津
早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洋史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北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门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日关系史。
......(更多)
表、图表
增订版作者序
增订版译者序
第一版译者序
序言(英文第三版)
绪论:历史长河的绵延烙印
一、地理与气候
二、政治制度
三、早期对外关系
第一部分 德川政权的危机
第一章 德川体制
一、统一天下
二、德川幕府的政治设计
1. 大名
2. 天皇制度
3. 武士
4. 村民及町人
5. 日本边缘人与日本
第二章 德川幕府社会及经济的转变
一、17世纪的昌盛繁荣
二、停滞与活力并存之谜
第三章 德川晚期的思想世界
一、德川政权的意识形态基础
二、文化多元性及其矛盾
三、改革、批判及叛乱思想
第四章 德川幕府的覆亡
一、西方列强与不平等条约
二、德川统治势力的瓦解
三、暗杀与协调的政治
四、幕府复兴、萨长反叛及国内动荡
第二部分 现代革命: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1868—1905)
第五章 武士革命
一、民族革命下的各种政策
1. 政治统一及中央官僚制度
2. 四民平等
3. 征兵令
4. 义务教育
5. 一君万民
二、富国强兵之道
三、开国进取
第六章 明治初期的参与和抗争
一、政治论述及其争论
二、自由民权运动
三、武士叛乱、农民起义及新宗教
四、妇女的参与
五、条约改正与国内政局
六、明治宪法
第七章 明治初期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一、地主与佃农
二、产业革命
三、工人队伍及工作环境
四、平民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发展
五、文化与宗教
六、强化日本人的身份认同及一体命运感
第八章 帝国与国内秩序
一、帝国的进程
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脉络
三、国会政治的纷扰
四、民众抗争的年代
五、操控民族主义
第三部分 日本帝国的兴衰
第九章 “一战”后的经济与社会
一、战时景气及战后衰退
二、地主、佃农及农村生活
三、城市生活: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四、社会变动中的文化回响
第十章 两次大战期间的日本帝国与民主
一、政党内阁的出现
二、议会政府的结构
三、意识形态的挑战
四、帝国民主主义的各种统治策略
五、日本、亚洲与西方列强
第十一章 经济大恐慌及其回应
一、经济及社会危机
二、打破瓶颈:国外新出路
三、走向新社会及新经济的体制
四、走向新的政治体制
第十二章 战时日本
一、中日战争的扩大
二、往珍珠港之路
三、太平洋战争
四、总体战的动员
五、战争阴影下的生活
六、战争的结束
七、战争的责任及遗产
第十三章 美国占领下的日本:新出发点及延续的旧结构
一、忍其难忍
二、美国的布局:非军事化及民主化
三、日本人的回响
四、逆转的过程
五、走向复苏及独立:另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四部分 战后与当代的日本,1952—2012
第十四章 战后经济及社会的转变
一、战后的“经济奇迹”
二、“跨战争”模式的小区、家庭、学校及职场
三、战后的共同体验及一体化生活方式
四、分歧的持续与重组
五、维持社会的安定及其变迁
六、社会安定及其变迁下的各种意象与意识形态
第十五章 高度成长时代的政治斗争及其调解
一、政治斗争
二、调和政治
三、全球关联性:石油危机与高度成长的终结
第十六章 两极化世界中的全球大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一、世界新角色及新冲突
二、经济:石油危机下的繁荣
三、政治:保守派的风光日子
四、20世纪80年代富裕中的社会与文化
第十七章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1989—2008
一、昭和时代的终结
二、社会分裂的阴影
三、第一个“失去的十年”的经济
四、自由民主党的衰落与复兴
五、评估改革、说明复苏
六、在亚洲与西方之间
第十八章 震荡、灾难及其后续:2008年以来的日本
一、雷曼震荡
二、希望政治与迷惘政治
三、在衰颓的气氛中寻找意义
四、“3•11”灾难及其后续
附录 1885—2014年日本历届总理大臣
注释
参考书目
......(更多)
英国著名社会主义者比阿特丽斯·韦布在1911年曾东来亚洲旅行,根据她的记载,中国人是个“可怕的民族”,她用同样的语气指责朝鲜人,但对于日本人,她则认为中国人“令我们的行政能力汗颜,令我们的发明能力汗颜,令我们的领导能力汗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