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而这种特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自己的方法方面的素养和方法论上的见解。
......(更多)
......(更多)
一、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 (1904)
导论性的说明:
1.理想与价值判断之科学批判的意义;
经验知识与价值判断的原则区分。
2.文化科学认识兴趣的根本意义;
文化科学中理论考察方式与历史考察方式的关系;
理想典型概念形成的逻辑结构;
经验社会认识的“客观 性”的意义;
文化价值理念和文化科学兴趣的易变性。
二、文化科学逻辑领域的批判研究(1906)
1.与爱德华・迈尔的争论
导论性的说明;
巧合的概念;
“自由”与“必然”;
历史的对象
2.历史因果考察中的客观可能性与恰当的因果关系
现实的历史塑造;
“客观可能性”的理论;
客观“可能性判断”的“有效性’ 的样式;
“恰如其分的”因果关系的范畴;
作为思想抽象物的“恰如其分 的”因果关系和“偶然的”因果关系。
三、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价值阙如”的意义 (1917)
1.学院教学中的实际评价;专业培训与课堂评价。
2.纯逻辑的或者经验的认识与作为异质问题域的评价性判断的原则区分;
“价值判断”的概念;
“目的” 与“手段”之批判;
实践律令和经验的事实确认之他律的有效性范围;
伦理规范与文化理想;
“伦理学”的界限;
伦理学与其他价值领域的张力;
价值顺序的冲突;
经验真理、价值理论和个人决定;
价值讨论和价值诠释;
“发展趋势”与“适应”;
“进步”的概念;
理性的进步;
规范性因素在经验学科中的地位;
关于经济的科学学说的任务;
国家的作用
后记
......(更多)
第一个责任是使读者和他们自己在每时每刻都分明地意识到他们是依赖什么尺度来衡量现实并导出其价值判断
要使读者随时都明了:在什么地方科学研究者开始沉默而有意欲的人开始说话,在什么地方论证求助于理解,而在什么地方则求助于感情。科学讨论与评价性的推断之间的不断混淆仍然是我们专业研究中散步最广而且危害最大的特点的之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