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见这样的一个设计基础教学教案是需要非常精巧的设计的。那么,克莱默 教授是如何来构思这套教学体系的,其理论和方法学基础是什么,教学的实际操作是如何实施的,教学的演变过程又是如何?这些问题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的目 的就是全面梳理克莱默教授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这套设计基础教学体系。本书的产生有两个动因,2012年我获得了香港研究资助局的经费资助,研究设计教学法,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是关于基础课程的结构问题,克莱默教授的教案是一个重要的案例研究对象。此外,吴佳维博士的研究课题是东南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交流作为当代教学法移植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这两个因素的推动下,吴佳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的资助在苏黎世逗留了近一年,通过深入访谈,文献调查以及资料收集就这 个专题做了深入的调研。现在我们终于能够完成此书。
本书的题目《基础设计·设计基础》是克莱默教授经常挂在嘴边上说的一个词组,体现了他对设计基础教学的精辟概括。“基础设计”在西方建筑教育的语境中是有着特定含义的,它指的就是包豪斯的设计基础课程,霍斯利于1959年从美国回苏黎世 联邦理工学院执教,也将一年级的设计基础课程更名为“基础设计”。其本意在包豪斯 是设计的先修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选择专业。而在霍斯利的课程中最鲜明的特色就 是那些抽象的空间练习。于是,“基础设计”的一般理解是“作为设计的基础”,而不是设计本身。克莱默教授对此的理解有所不同,“基础设计”是指简单、低复合度的设 计。也就是说这个课程所针对的始终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设计。相应地,课程所涉及的“设计基础”也必须基于这个整体的概念。
本书由四章所组成。第一章“原理”是克莱默教授对其教育思想的梳理,包含三个部分,“设计原理”阐述了他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的一些基本观点,“结构化的基本建筑设计”解释了他的课程讨论建筑设计问题的三个层次,“三要素”则是指明了他对建筑设计问题的定义。第二章“教学”是克莱默教授对其教学法的梳理,包含两个 部分,“教学模型”讨论了他的教学实践所处的专业和对教育环境的系统性看法,“教 学过程”则是他对基础课程教学整体教案设计的一些原则性思考。第三章“教案”通 过具体的实例来呈现具体的教案,“课程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教案的基本架构和内容, “演化”是对历年教案的梳理以呈现一个教学模型在一个长时期的演进过程,“实例” 通过三个作业来呈现教学的实际操作。第四章“回响”则是对克莱默教授的教学法传 到中国后的一个简单的描述,包含四个部分,“南京交流”简述了东南大学和苏黎世联 邦理工学院的交流历史,“对话”收集了几位交流参与者对克莱默教授教学的个人体会,而“影响”则呈现了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不同教案,从中可以 看到与克莱默教授的渊源关系。“解读”是一篇关于克莱默教授的教学思想渊源、教学 法及教案设计和实施的系统解读,作为本书的结束。
——《前言》顾大庆
......(更多)
赫伯特·克莱默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荣休教授。 1955年毕业于维也纳技术学院(现名维也纳技术大学)。1959 年于维也纳美院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1962年起任教于苏黎 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1966-70年旅美任教。1976年起担 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与建筑技术讲席教授。1976-78 年、1990-94年任建筑系系主任。1978-80年任欧洲建筑教育 协会主席。于2001年荣休。
顾大庆 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1982年于 南京工学院(今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5 年获硕士学位。1994年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博士 学位。1994-19年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现为荣 休教授。
吴佳维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2008 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2011年于同济大学获 建筑学硕士学位。2014-15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访问学 者。2017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17-20年香 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高级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研究员。
......(更多)
15 1 原理 | Principles
16 1 设计原理 | Design Principles
18 关于现代建筑 | On Modern Architecture
22 关于无名建筑 | On Anonymous Architecture
26 关于基本建筑教育 | On Basic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30 关于设计与建造 |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34 2 结构化的基本建筑设计| Structured 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38 模块一:房间 | Module 1: The Room
46 模块二:住宅 | Module 2: The House
52 模块三:集群 | Module 3: The Village
60 3 三要素 | The Three Determinants
62 空间/功能 | Space / Function
64 材料/建造 | Material / Construction
66 场地/场所 | Site / Place
69 2 教学 | Pedagogy
70 1 教学模型 | The Educational Model
72 教学环境 | The Environment
78 教师,学生 | The Teacher, the Students
80 基础课程 | The Basic Courses
82 2 教学过程 | The Teaching Process
84 要点 | Issues
88 过程 | Process
92 方法 | Means
98 教案设计清单 | Checklist for Program Design
101 3 教案 | Programs
102 1 教案结构 | Program Structure
106 第一阶 | Phase I
112 第二阶 | Phase II
118 第三阶 | Phase III
124 第四阶 | Phase IV
130 2 演化 | Evolution
134 历年教案汇总 | Summary of Teaching Plans
136 教案选例 | Examples
144 3 实例 | Cases
146 1987/88 划艇俱乐部 | Rowing Club
164 1991/92 游客中心 | Tourist Centre
182 1998/99 旅馆 | Hotel Complex
201 4 回响 | Resonance
202 1 南京交流 | Nanjing Exchange
212 2 对话 | Dialogues
212 单踊 | Shan Yong
214 顾大庆 | Gu Daqing
218 丁沃沃 | DingWowo
220 赵辰 | Zhao Chen
222 张雷 | Zhang Lei
224 龚恺 | Gong Kai
226 吉国华 | Ji Guohua
228 张彤 | Zhang Tong
230 鲍莉 | Bao Li
234 3 影响 | Impacts
244 东南大学 1990/91 一年级 | SEU Year 1, 1990/91
246 东南大学 1997/98 二年级 | SEU Year 2, 1997/98
248 东南大学 1999/2000 三年级 | SEU Year 3, 1999/2000 250 南京大学 2003/04,2004/05 硕一| NJU MArch 1, 2003/04, 2004/05
252 香港中文大学 1996/97 一年级 | The CUHK Year 1, 1996/97 254 香港中文大学 2016/17 一年级 | The CUHK Year 1, 2016/17
256 4 解读 | Interpretation
276 附录 | Appendix
......(更多)
建筑总量中可能只有20%可以说是受到建筑师的影响,其中仅有2%的建造物是完全在建筑师的掌控之下,而构成总量基础的其余80%的建造则被称其为“自然建筑”,是按居住者自身的构想或传统形式产生。其中一些“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可被看作是“无名建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