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经验谈》首篇与《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我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探索——克鲁格奖获奖致辞》为一组,读者可就其大致了解余先生治史著述的珍贵心得。《“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则分别于中、西两种背景下梳理人文研究之流变,探讨新时期中国人文研究的前景。其后的四篇序文:《环绕着“李约瑟问题”的反思——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序》、《(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序》、《“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中译本代序》、《(天禄论丛——北美东亚图书馆员文集)序》一则可与前文“经验谈”互为参照,二则国内读者对海外汉学界近年的发展所知不多,这组文章正可展现其某些面貌。最后的《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悼亡友张光直》、《追忆与唐长孺先生的一次会谈》两文,以及前面提及的为倪德卫、陈方正、田浩的著作所撰序言,反映了余先生的学术交游和看重情谊的一个侧面,可作为了解其治学经历的补充。
......(更多)
余英时 安徽潜山人。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荣休讲座教授。
......(更多)
史学研究经验谈
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我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探索
——克鲁格奖获奖致辞
“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
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
环绕着“李约瑟问题”的反思
——陈方正《继承与判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序
《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序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中译本代序
《天禄论丛——北美东亚图书馆员文集》序
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
——悼亡友张光直
追忆与唐长孺先生的一次会谈
附录: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手稿
《〈天禄论丛——北美东亚图书馆员文集〉序》手稿
编后记
......(更多)
……西方的希腊罗马、中古、文艺复兴一直到现代,都有其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我们中国是没有的,把中国历史人为划分为古代、中古、早期近代乃至现代,都是非常勉强的,因为中国历史不一定包含这些阶段。虽然上古、中古这些名词过去都是有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阶段。
别人觉得我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我谈到中西文化的时候,好像并没有觉得两边冲突得不得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无法并存……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在跟钱先生接触的过程中受到他的影响,而之前有接触过梁启超、胡适等人的一套新的想法,转而看到中国文化也有价值,并非都是现代化的障碍,并非一定要消灭中国文化中国才能现代化,中国人才能做现代的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