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的内容丰富多彩,就像一盘精心烹饪的杂烩,虽然“杂”,却并不乱,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清晰可辨。这部文集是阿特伍德四十多年写作生涯的思想荟萃,集中了她所感兴趣的话题:女性、神话的改写以及生态问题等。
在本书中作者试图努力维护她所热爱的东西,把它们庇护在自己的“帐篷”中。阿特伍德在此书中自比女预言家西比尔,以此回应艾略特的诗歌《空心人》中的很多隐喻。在本书的最后一篇小说的开头,阿特伍德借人物之口说:“事情看起来很糟糕,我承认这点。它们看起来比这多年来,几个世纪来更糟糕……危险无处不在。”
《帐篷》(The Tent)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2006年出版的一本小册子。称它为小册子是因为里面的文章(共35篇)篇幅短小,最长不过五至六页,短的仅一两个段落。它们包括短故事、微型传记、童话、诗歌、谈话、寓言、思想片段等,作者还设计了封面插图,并为其中某些短文配上了钢笔画。尽管每篇文章不长,但是它们沿袭了阿特伍德一贯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别出心裁的手法以及对社会的辛辣评论。 可以说这是一部充满了想象力的作品集,媒体曾这样评价它:“巧妙而且有趣……令人恐惧又充满智慧,有先见之明且具有自我意识,使人愉快却又语气尖锐。”
......(更多)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于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妹。父亲是森林植物学家,母亲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主修家政。阿特伍德七岁时,全家移居多伦多,父亲则任教多伦多大学。
阿特伍德就读于里赛高中时即展露文才,在校刊发表散文及诗作,之后就读多伦多大学的维多利亚学院,师事诺若普·佛莱等教授。毕业时荣获伍卓·威尔森(Woodrow Wilson)奖学金,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师承杰隆·巴克利,二十三岁获硕士学位,随即留在哈佛攻读博士课程。1966年自从她的第二本诗集《圈戏》出版后,阿特伍德在加拿大文学界就声名大噪。目前阿特伍德与小说家格姆·吉伯森及女儿洁思定居多伦多市。
在阿特伍德的诗作中,举凡《圈戏》、《在那国度的动物》、《苏珊娜·慕迪的札记》、《诗选》、《双首诗选》及《不见月亮的期间》等,都呈现女性观察入微,深入心灵意识的层面,主题也多围绕“在一个瞬息万变、诡谲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清晰意识及自主性”的课题。
1976年的《女法师》、1986年的《贴身仕女的故事》、1988年的《猫眼》、1993年的《强盗新娘》、1996年《别名葛莉丝》及近作2000年8月出版的《盲刺客》皆以独特的阿特伍德叙事手法、复杂的情节铺陈以及女性意识的勾勒,吸引广大的读者。
......(更多)
......(更多)
也就是说:我的生命大部分都被我的嗓音消耗掉了。我把我全部的爱都给了它,但它只不过是一个声音,永远无法回报我以爱。
别把瓶子弄掉了。小心保管。你必须看紧里面的东西,它们很容易膨胀。它们会膨胀到天空那般巨大。你不知不觉就会被吸进去。这就是真空效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