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内容简介:这本学术随笔写四组人物,马礼逊和柏格理、苏曼殊和李叔同、托尔斯泰和马克斯。韦伯、梁济和王国维,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或理论,而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他们是些亲切而又高贵的人,来到这个世界经历生死,在信仰中努力,在绝望中爱,在希望中死去,带着精神的闪光。这闪光不仅让我们看见他们,并在他们身上看到自我;也让他们彼此看见对方,在灵性上相互照应,从世俗通往神圣。
......(更多)
周宁,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更多)
我、他人和书
严重的时刻——马礼逊与柏格理
一 彼将进入异族的国土
马礼逊去中国传教——眷恋尘世的家园——天朝既熟悉又陌生——令人向往也令人恐惧
二 在万事中经历祸福
初到广州举步维艰——英国人的冷漠与美国人的热情——三项任务:学汉语、编字典、译《圣经》——为谁服务:上帝、国王、财神——贸易、征服、传教三位一体的扩张
三 尘世的苦难与荣耀
传教士的成就与无奈——茶叶与鸦片污染福音之路——尘世的荣耀不过如此——在极度的痛苦中解脱
四 被污染与被陷害的福音
马礼逊回避的问题,传教的历史无法回避——上帝的意志、鸦片商贩与帝国远征军的手、传教士的阴谋——注定日后失败的困局
五 圣恩无声地降临
柏格理到中国——福音事业令人绝望——为苦难、弱者、慈爱而来——不忍美好的事物断送在愚昧与专横中
六 通往天堂的石门坎
大山深处的希望与温暖——爱一切他人并爱他人的一切——爱与正义的关系——寂静寻常中完成的奇迹——那是尘世中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七 有谁在世间某处哭
虔信者相信积极的人生——关于传教士的困惑:个人品格与历史罪恶——启蒙哲学与基督教伦理的冲突——“我们人类的爱和理解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在历史绝望的尽头悲剧超越
人间草木太匆匆——苏曼殊与李叔同
一 漂泊在别处
衰败破碎,但又自由浪漫的时代——往来于远东水域各大城市——焦虑不安的心,不论出家还是在家,到死都没有放下
二 伤心人别有怀抱
虚构尘世出身、虚构沙门出身、虚构情感经历——有情无情,亦真亦幻——真正的不幸是不知道自己为何不幸
三 人生幻美如斯
自我诗化——审美境界的三重体验:“失重”、“放纵”、“落空”
四 大丈夫决绝生死
自觉从容又断然决绝地舍弃——在彻底的绝望中获得灵魂的安宁——无所依恋也无所畏惧——不可与人的浪漫与残酷
五 信仰者“虽存犹殁”
了悟生死莫若活着经历死亡—持戒苦行把生命变成苦难——苦难中的幸福
六 做得十分像人的人
宗教人生的三重体验:“决绝”、“持戒”、“圆觉”——让我们的灵魂感到温暖与震撼的殉道者——活出“人”的样子
天堂的风暴——列夫·托尔斯泰与马克斯·韦伯
一 枯萎地进入真理
“灵魂转向”——幸福中的痛苦——面对死亡自我忏悔与自我启悟——无法信仰,因为太理性:无法信仰他人,因为太自我
二 以奴仆的形象走遍至爱大地
无法受难的痛苦——“皇帝没穿衣服”或“衣服里没有皇帝”——走不出人世,便成不了圣徒
三 老俄狄浦斯的自我放逐
自我放逐是唯一的选择——把灵魂留在高处——老俄狄浦斯的最后时刻
四 没有先知的时代
拒绝“先知的诱惑”——“知识的诚实”与“道德的诚实”——托尔斯泰与韦伯,两种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境界
五 守望无尽的黑夜
内心深处莫名的紧张——精神危机造就“训练有素的冷静头脑”——头脑越清醒,心灵就越沉重——勇于“承担自己全部的希望的破灭”
六 这就是我的立场
“行动的生命”与“沉思的生命”——阴沉的苦行者看到现代人“令人战栗的命运”——“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驯化的灵魂面对死亡——死亡没有意义
剩水残山供一死——梁济与王国维
一 而今俱不可得矣
沉重的死——自杀是人生的浪漫——道德寄托——精心准备好的死亡成为艺术
二 必将死义救末俗
作别人生,先辞职、再辞世——老实厚道的勇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心——政治负疚感
三 所欲有甚于生者
我自行我当行之事——绝望中的希望与希望中的绝望——殉死节以救末世,有痴迂处,但也令人敬爱
四 这个世界会好吗
信念与责任——与道德高尚的人相比,自杀者是懦夫——与卑鄙无耻的人相比,自杀者是英雄
五 所惧有大于死者
轻盈的死——世界的宁静美好总是那么脆弱、虚幻,不堪一击——难以克服的恐惧与厌倦——生的恐惧终于超过死的恐惧
六 何以“痛不欲生”
南人作北人之旅——理智强大意志脆弱——人格的分裂与传统的断裂——文化宿命
七 有隐痛深于内心
“义无再辱”或“寿多则辱”——死亡的种子在思想中生长——政治是学术的寄托,学术是感情的寄托——“尽弃前学”到“尽弃人生”
八 谁的去处更好
谁的去处更好——人最珍贵的就是人——内心深处保守“静谧的激情”——从苦难中拯救生命的意义
始终的话
......(更多)
蜻蜓一个个选定地方息下,天就快晚了。有一种通身铁色的蜻蜓,翅膀较窄,称“鬼蜻蜓”。看它款款地飞在花阴墙角,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腊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瓷碟子里放在妈(我的第一个继母)和二伯母妆台上,再去上学。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让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X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X的管得着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