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么高大,但又那么宽容,情愿坦露给非常喜爱它们的人。大家会看到,人们原来错误地认为渊默的可敬的古树,阿尔卑斯山脉的族长,何等由衷地赞赏我们。我们感激不尽这些庄严的巨人慈父般的深情厚意,在它们怀里,我们找到了特别温馨的隐居之所;这些雄伟的高山(及其哺育欧洲生命的河流),也特别慷慨,向我们倾注了它们安宁、平和而深沉的灵魂。当米什莱歌唱自然之诗的时候,他把动物当做我们的典范,把树木和山峦视为我们的榜样。在《山》这本书中,他带着我们攀登那些纯净自由之风劲吹的山峰。对他而言就是这样,自然科学总是持续揭示进步的法则。他坚定地相信,等到我们终于相互了解的那天,我们就会如兄弟般相爱,而科学一旦阐明事物和生物间密切的亲缘关系,世界就将沉浸在一座火熔炉里了。全书分两卷: 第一卷描写山的各种面貌,冰川,山口,温泉,山的隆起,以及北极的冰山,爪哇的火山等;第二卷描写山中的生物,草原,森林,阿尔卑斯山的各类植物以及山地居民,等等。
......(更多)
李玉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同纯文学翻译20余年,主要译作,小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等;戏剧:《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等;诗歌:《艾吕雅诗选》、《阿波利奈尔诗选》等;选集:《缪塞精选集》、《阿波利奈尔精选集》、《纪德精选集》。主编:《纪德文集》(5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10卷)。在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他首次向中国读者介绍的。
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十九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在近代历史研究领域中成绩卓越,被学术界称为“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历史学家”。他以文学风格的语言来撰写历史著作,令人读来兴趣盎然;他以历史学家的渊博来写作散文,情理交融,曲尽其妙。著有历史著作《法国史》、《罗马史》、《法国革命史》,散文著作有《飞鸟》、《大海》、《人类的圣经》等。
......(更多)
序 我们的书:《鸟》《虫》《海》《山》的共同特点第一卷 一 勃朗峰的前厅 二 勃朗峰——冰川 三 首批登临——冰川 四 欧洲的水塔 五 瑞士——湖泊与河流 六 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通道 七 比利牛斯山脉 八 比利牛斯山脉续篇 九 博朗特泉——阿奎 十 大地升起——她的呼吸 十一 地球称为大陆的两座大山 十二 冰山——极地 十三 火山——爪哇第二卷 一 太平区域——草场 二 森林——生命之树,金树枝 三 森林的阶梯 四 高山和鲜花的梦想 五 续篇——1867年5月的瑞士 六 山脚下等待——阿尔卑斯山植物之爱(1867年6月) 七 阿尔卑斯山脉植物续篇——山花在爱中进步 八 格里松斯人之路——高山之死 九 恩加丁 十 雪与花 十一 恩加丁的命运 十二 瑞士五针松树木和人的退化 十三 我们的时间可以回溯吗?注释
......(更多)
时间长了,远山对于我已成为一种象征,像我们生活中那些清晰可见但永远无法到达的东西,那是凝固在远方的梦
“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 是,登山是智慧生物的一个本性,他们都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这并不是生存的需要。比如你,如果为了生存就会远远逃离这山,可你却登上来了。进化赋予智慧文明登高的欲望是有更深的原因的,这原因是什么我们还不知道。山无处不在,我们都还在山脚下。
世间曾经存在一座城市,可以称作精神的高山。从那高山喷出一柱火焰,曾经照亮大地。明天,在精神高山的旧址,将建成群氓的低俗旅馆,住进大批粗野的家伙,酃视一切尽情享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