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艺术创造学(余秋雨亲自定稿合集)

艺术创造学(余秋雨亲自定稿合集)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磨铁图书·北京联合出版集团
出版年:2021-09
ISBN:9787559646972
行业:艺术
浏览数:3

内容简介

◎余秋雨“学术四卷”第三部,历时数年,亲自修订,独家定稿纪念版。

◎余秋雨学术生涯的至高杰作,写给所有中国艺术家的。

◎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有两个成功秘诀,它们的背后都潜藏着两大隐秘结构,即“无结论的两难结构”和“半透明的双层结构”。

————————

中外多数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都在研究常规。

常规,对艺术创造来说,是平庸的另一种说法。那些文艺理论条文,无不是对平庸的说明,都没有错,但讲了等于没讲,因为一切失败的作品也都符合这些教条。遗憾的是,这些空话和废话是我们文艺教学的主流内容。

我坚信伟大是有秘密的。

我花费七年时间仔细钻研了世界上十四个国家在美学、艺术学上的主要著作,进而研究古今伟大作品,尤其是近一百年来的现当代伟大作品,终于发现,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有两个成功秘诀,它们的背后都潜藏着两大隐秘结构,即“无结论的两难结构”和“半透明的双层结构”,再结合十一个创造伟大杰作不可不通晓体会的关键要素,终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艺术创造学”。

————————

◎第一个隐秘结构:无结论的两难

真正伟大的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与所有的人相关,又永远也解决不了。创作的起点是两难或几难并存,十分为难;创作的结果也是两难或几难并存,继续为难。

《老人与海》走向伟大的理由只有一个:从海明威到读者,谁也说不清老人究竟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人类历史上的胜利和失败几乎都是如此,永久的两难、永久的转换、永久的互融、永久的无解。

◎第二个隐秘结构:半透明的双层

艺术的伟大在于,即使“不懂”,也要尽可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伟大艺术的覆盖面,远远大于能真正欣赏它们的群落。它可以接受多层解读,在通俗层面和潜藏层面之间,挖出一系列通道,这就是“半透明的双层”。

为什么评论家和教授会令人厌烦?因为他们总是试图使审美变得单一刻板。

那天傍晚,很多孩子面对晚霞设想着童话世界,很多老农面对着晚霞讲述着迷信传说,没想到那些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学教授突然出现了,宣布孩子和老农的错误,开始讲授“正确的晚霞知识”。结果会怎么样?孩子走了,老农走了,晚霞也消退了,眼前是一片黑暗。

————————

◎一些幕后的故事

本书完成于1987年,原名《艺术创造工程》,乃是余秋雨在八十年代开设的一门同名重点课程的讲稿,篇幅不大,却能将古今中外对艺术的至高认知溶于一炉,既有奥义,又有实例,既是入门,又是总结,极有分量而又十分好读。

本书预设的读者是中国艺术家,而中国艺术家大多缺少理论习惯,因此书中尽量讲述实例,故意重点选取近代以来创造意识特别强的法国,请法国的艺术家一一论述创造的理由。为了形象、完整而又动态地说明理论问题,书中又列举了诸多欧洲当代电影。

————————

◎余秋雨亲定合集之“学术四卷”:重建艺术历史,重立思维框架

如今的年轻读者认识余秋雨先生,大多是通过《文化苦旅》等杰出的散文,也认可其散文大家的地位。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在可爱的八十年代,正值壮年的余秋雨能轰动一时,一举成为知名学者,奠定学术大师地位,影响遍布海内外,凭借的却是四部纯粹的学术名作。

〇《世界戏剧学》

余秋雨学术历程的起点,通论世界十几个文化大国的戏剧历史,至今仍是这门学科唯一的教材,没有任何一部书能取代它的地位。

〇《中国戏剧史》

以文化人类学立场研究中国戏剧史的开山之作,从一个美丽的角度提醒广大读者:我们是谁。

〇《艺术创造学》

在可爱的八十年代,花费七年时间仔细钻研,终于发现所有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有两个成功秘诀。

〇《观众心理学》

中国审美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否定了传统艺术理论的根基。只有从根子上研究观众、听众、读者的心理反应,才能有效推断艺术创作要遵循哪些规则。

我的人生堪称丰富,但一直没有离开过学术。

为此,我深感荣幸。我是一条远行的船,永远烟波万里,而学术,则是一个神奇的港湾,以一系列无形的缆索,牵引着我,佑护着我,慰抚着我,安定着我。

——余秋雨

......(更多)

作者简介

余秋雨

1946年生,浙江余姚(现为慈溪)人。在家乡度过童年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撰写过大量艺术史论和文化史论著作,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20年前辞职后开始全面考察中华文明,然后又亲身考察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恒河文明遗址,以及欧洲九十六座城市。由于考察过程中要贴地穿越当今世界恐怖的地区,又被电视追踪直播,引起全球各地的极大关注。在考察过程中写出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寻觅中华》、《摩挲大地》、《行走十五年》等书籍,开创“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风,获得两岸三地诸多文学大奖,并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列。

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以及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演讲“中华大文化史”和“中外文化对比史”。

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

余秋雨先生近三年新任: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奠基教授,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台湾元智大学桂冠文学家。

......(更多)

目录

引论 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

一 无结论的两难结构

二 半透明的双层结构

本论 艺术创造论

第一章 艺术本性

一 培根的定义

二 一种纯粹而孤立的创造

三 创造的说服力

第二章 艺术眼光

一 不是历史眼光

二 不是政治眼光

三 不是道德眼光

第三章 人生意识

一 人生况味

二 人生命题

第四章 哲理品格

一 从整体到哲理

二 传统名作的现代困境

三 艺术哲理示范

第五章 未知和两难

一 平庸作品验证常识,伟大作品探索未知

二 两难结构解析

第六章 集体深层心理

一 深层潜意识

二 “集体无意识”

第七章 直觉

一 直觉也能深刻

二 直觉是灵感的“黑箱”

三 发现式直觉和顿悟式直觉

第八章 造型

一 直觉需要变成艺术形式

二 情感的直觉造型

三 让哲理直观

四 “佛像效应”

五 内容不是问题,形式才是

第九章 象征

一 符号象征

二 寓言象征

· · · · · ·

......(更多)

读书文摘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