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西方艺术史观念

西方艺术史观念
作者:高名潞
副标题:再现与艺术史转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09
ISBN:9787301273517
行业:艺术
浏览数:5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二十余年潜心教学和研究,从非西方视角系统梳理、反思和批判西方艺术史理论的学术专著,开创性地提出了“再现”是贯穿西方艺术史理论发展的主线。西方现代艺术史及艺术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启蒙时代所奠定的再现理论,正是对这一启蒙运动以来主客观二元论的继承和质询,构成了西方艺术及其理论的历史,然而西方艺术史理论始终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有鉴于此,作者既提纲挈领又详实地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独特的论述,解读了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再现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并探讨了艺术史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及其可能性。

......(更多)

作者简介

高名潞,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中国前卫艺术》《中国极多主义》(中英文)、《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英文)、《另类方法,另类现代》《“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Total Modernity and the Avant-Garde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Art等。策划的重要展览有“中国现代艺术展”“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丰收:当代艺术展”“中国极多主义”“The Wall”以及“意派:世纪思维”等。

......(更多)

目录

序 /1

第一部分象征再现:哲学转向

第一章古代被启蒙:还原人文的艺术史 /15

第一节完美性模仿:瓦萨里的《大艺术家传》 /16

第二节风格即文明:温克尔曼开启的人文艺术史 /30

第二章宣物必先思我:启蒙奠定的思辨再现理论 /55

第一节公众空间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颠覆 /56

第二节再现的形而上学之路:从托马斯•阿奎那的“超越”到康德的“理性” /65

第三节艺术再现:秩序自然和替代自然 /79

第四节再现的定义:从柏拉图的镜子到康德的图型 /82

第五节自明性和眼见为实:虚构和科学实证 /93

第三章只再现符合绝对理念的事物:启蒙与观念艺术史 /109

第一节黑格尔的理念艺术史的逻辑 /111

第二节黑格尔之后的德国观念艺术史家 /125

第三节走向自己反面的观念艺术史 /132

第四章艺术史的原形:理念的外形及其显现秩序 /139

第一节风格自律:形式发展的逻辑史 /140

第二节意志的原形:李格尔的“自足匣子” /145

第三节“眼睛的历史”:从触觉再现到视觉再现 /151

第四节李格尔回归:“凝视”理论的复兴 /161

第五节生理的原形:沃尔夫林的时代风格原理 /172

第六节情感的原形:罗杰•弗莱的“形状形式主义” /184

第七节心理的原形:阿恩海姆和贡布里希 /191

第二部分符号再现:语言转向

第五章图像学:还原图像的语义逻辑 /201

第一节从形而上学哲学中走出的符号 /202

第二节语词与图像:描述和描绘 /207

第三节从图像悬置到图像破译: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 /215

第四节图像学的结构主义因素 /224

第五节会意和相似: 伽达默尔、维特根斯坦、丹托和古德曼关于语词和图像的不同阐释 /232

第六章存在、事实和陈述:“物的真理”是如何被再现的? /243

第一节梵•高《鞋》引起的争议 /245

第二节物和物外:物的符号性 /247

第三节海德格尔:物的真理是敞开自身的真实性 /253

第四节夏皮罗:物的真理是“社会化现实的形式” /260

第五节德里达:“物的真理”仅仅是一种现实陈述本身 /265

第七章思辨再现的世俗化:再现当下时间与个人神秘 /275

第一节“现代性”的概念 /278

第二节浪漫主义:再现个人的而非普世的时间感 /281

第三节两种对立的现代性:瞬间美和丑的真实 /286

第四节艺术自律:纯艺术的内部神秘本质 /292

第八章现代主义:媒介乌托邦 /299

第一节关于现代主义的争论 /301

第二节格林伯格的平面性:回到媒介自身 /305

第三节媒介的拟人化和秩序化:弗雷德的“物体化”和“剧场化”,以及克劳斯的“场域化” /320

第四节阿多诺的“冬眠”:媒介作为远离实用主义的美学乌托邦 /334

第五节T. J. 克拉克的“景观”:作为资本符号的媒介 /341

第三部分语词再现:上下文转向

第九章从“格子”走向“框子”:后现代的政治再现语言学 /359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基础 /361

第二节“匣子”“格子”和“框子”:古典、现代和后现代的再现语言视角 /376

第三节“政治再现”的话语逻辑 /395

第四节语词和语境成为身份再现本身 /415

第十章前卫:再现非社会的社会性 /419

第一节前卫理论:穿透现实矛盾的复杂性 /420

第二节前卫艺术:再现资本体制的支离性 /425

第三节前卫的疏离和自律 /433

第四节新前卫 /437

第五节两个前卫 /450

第十一章加上下文:符号学和新艺术史 /461

第一节画面之外:福柯的权力“视线” /463

第二节去图像:把艺术剥离为词 /478

第三节去原创性:把艺术还原为物 /490

第十二章无边的再现:艺术史的终结和图像转向 /501

第一节图像转向:泛图像和语词化形象 /502

第二节人文主义的终结 /510

第三节艺术史终结论:后历史主义叙事 /515

第十三章“当代性”:全球当代的虚拟再现 /525

第一节当代艺术的特点和起源 /527

第二节现代性是“我们的”,当代性是“每个人的”? /537

第四部分结论

第十四章再现的类型和转向 /553

第一节三种再现类型 /554

第二节三个转向 /557

第三节反思再现:意派论的差意性和“不是之是” /564

参考文献 /570

图录 /588

后记 /594

......(更多)

读书文摘

于是,当代变成了一个乌托邦概念。由于世界是多元和多重性的,这决定了在政治和文化的本质和价值方面,当代不可能承担普世的共享性。...它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现实,它由许多分离的现在组合而成,不同于属于某一国际和地区的现代性自觉意识,“当代性”在全球化时代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与现代强调走向未来的线性模式不同,当代主张忘掉历史,在后历史的废墟上建立当代性。

所以,卢浮宫在某种程度上是启蒙倡导得公众空间的结果。它始于启蒙理想,但是最终对君主和民族主义的妥协,折射了精英思想与大众流行文化的折中。卢浮宫的例子恰恰折射了后来的西方学者对启蒙的反思。启蒙哲学的形而上学理想,最终一方面被流行大众文化所颠覆,另一方面被资本市场和官僚体制所淹没。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