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大一个孩子,需要整片坟场一齐出力。
一个婴儿的出现,打破了坟场千年来的平静。在死神的指引下,鬼魂们收养了婴儿,并取名诺伯蒂(Nobody)。
坟场从此成了诺伯蒂的魔法学校,他开始学习隐身术、梦游术、恐惧大法,与女巫共舞亡灵之舞。成长在坟场中的诺伯蒂如同腐土里绽放的鲜花,绚烂又鲜活。
然而,每个人都要去经历自己的人生,坟场的生活注定只是诺伯蒂生命旅途的一个站点。坟场少年终将告别坟场,带着身后那些充满温暖和爱的目光,面对生活的痛苦、生活的乐趣,走遍万水千山。
—————————————
◆坟场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地方,充满了对生者无限的眷恋和爱。
◆《坟场之书》是狂揽20项国际大奖的奇幻经典!雨果奖、轨迹奖、纽伯瑞金奖、卡内基奖、西比尔斯奖、沃扎拉奖、号角书奖……
◆《坟场之书》斩获5项国际大奖提名:世界奇幻奖、英国奇幻奖、创神文学奖、沃尔登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坟场之书》世界范围内已发行164个版本,疯狂卖出100万册,罕见获得40万条Goodreads好评。
◆《坟场之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小说、美国图书电商年度十佳小说、《科克斯书评》推荐小说、美国书商协会推荐小说、纽约公共图书馆推荐小说。
◆一场关于成长、魔法、鬼魂、死亡的温暖奇幻之旅,改编电影正由迪士尼操刀制作。
◆读完《坟场之书》,你将不再害怕独自漂泊,不再忌讳黑暗与死亡。
◆我对《坟场之书》的喜爱远超我的所有其他作品。——尼尔·盖曼
◆全新译本。初次收录尼尔·盖曼为《坟场之书》发表的获奖感言、后记。
◆初次引进经典原版插画,原汁原味重现原著风范。
—————————————
◆坟场是一个温馨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地方。你知道,人们活过,然后死了。
——尼尔·盖曼
◆尼尔·盖曼是故事的宝库,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
——斯蒂芬·金
◆《坟场之书》是一部成长教育小说,以主角的成长历程为主线。诺伯蒂有许多不同寻常的老师:众多幽灵、一位吸血鬼和一位女性狼人。此外,他还拥有活(这么说没错)在坟场的死人赋予他的一些超自然能力。
——《使女的故事》作者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奇幻小说《坟场之书》时而精彩刺激、妙趣横生,时而危机四伏,令人担心不已。尼尔·盖曼追随者往昔说书人的脚步,编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迷人故事。 ——《纽约时报》
◆我对《坟场之书》的喜爱远超我的所有其他作品。
——尼尔·盖曼
◆阅读盖曼的乐趣之一就是看他如何颠覆我们对魔法、恐怖、幻想和世俗的期望。
——《泰晤士报》
◆改编尼尔·盖曼的《坟场之书》令我们激动不已。
——迪士尼制作总裁
◆读完《坟场之书》你只会感到心里充满阳光,对于明天的生活和等待你的人生有着积极的信念。
——读者评论
◆灰暗冰冷的墓地里,那些石碑、荨麻、死人和出没其间的小野兽们对于这个男孩来说全都是充满温情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在保护着他,而是它们本身就如此可爱。
——读者评论
......(更多)
尼尔•盖曼(Neil Gaiman)
当代大师级幻想小说家,1960年生于英国。尼尔·盖曼是当代欧美文坛耀眼的新星,被《文学传记辞典》誉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
1989年,盖曼以漫画《睡魔》开始了创作之路。其后,他的创作逐渐涵盖了小说、漫画、诗歌、剧本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美国众神》《北欧众神》《星尘》《好兆头》等。因其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想象力,《迈阿密新时报》认为他已经成为“文学界的摇滚明星”;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则认为他“创作力之丰沃与作品水准之高,既神奇又吓人”。
《坟场之书》构思长达23年,是盖曼创作生涯的扛鼎之作。盖曼认为《坟场之书》超越了他的预想,甚至超越了他自己。改编电影正由迪士尼操刀制作。
《坟场之书》的灵感来源于25岁的盖曼看到18个月大的儿子在附近的坟场骑小三轮车。此后,写作一本《坟场之书》的想法一直在盖曼的脑海里发酵。2008年,盖曼完成了《坟场之书》的写作,那一年他的儿子恰好也25岁。
......(更多)
第一章 诺伯蒂是怎么来到坟场的/ 001
第二章 新朋友/ 031
第三章 上帝之犬/ 057
第四章 女巫的墓碑/ 093
第五章 亡灵舞/ 135
中章 集会/ 157
第六章 上学的日子/ 163
第七章 倾巢而出的杰克/ 203
第八章 告别与分离/ 283
《坟场之书》后记/ 300
尼尔·盖曼在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上的演讲/ 305
致谢/ 317
......(更多)
It's like the people who believe they'll be happy if they go and live somewhere else, but who learn it doesn't work that way. Wherever you go, you take yourself with you.
有人似乎持有这么一个想法:可以让你享受的书和对你有好处的书彼此对立,而你必须选择一边,每个人都应当选择一边。但从过去到现在,我一直不认同这个观点。 我依旧认为,你要选择你喜爱的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