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随着《狂人日记》的发表,“鲁迅”诞生了,但青年周树人是如何成为鲁迅的?他读了哪些书?受到了怎么样的影响?
日本七年,是周树人急剧成长的阶段。了解那时的日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那时的周树人。
本书是著名学者李冬木数十年鲁迅研究成果的集结。书中以1902—1907年鲁迅留学日本的七年为线索,围绕“周树人何以成为鲁迅?”,具体考察了留学生周树人如何确立起其作为近代思想基础的“进化”与“国民”的观念,并将其反映到后来的创作当中的思想历程;具体廓清了“个人主义”“尼采”“狂人”等言说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周树人思想和文学方面的影响,力图揭示周树人在波澜壮阔的 20 世纪初,如何在时代大潮中,完成个人主体塑造的精神历程。全书带着清晰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研究方法,重回鲁迅本身,以大量史料和文本细节考证,完成了鲁迅的精神史溯源,开拓了鲁迅研究的新视野,是鲁迅研究史、现代文学比较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更多)
李冬木,吉林长春人。先后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中国文学研究科,现为佛教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科教授。主要研究课题为明治日本与中国近代文学。著有《鲁迅精神史探源:进化与国民》《鲁迅精神史探源:个人• 狂人• 国民性》。译有《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个”的思想》《鲁迅》《鲁迅 救亡之梦的去向——从恶魔派诗人论到〈狂人日记〉》《国民性十论》等。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更多)
鲁迅与日本书…………………………………………………………… 1
一、外文:半数藏书,半数业绩 ………………………………… 1
二、日文书及其意义 ……………………………………………… 3
三、关于涩江保日译本《支那人气质》 ………………………… 5
四、关于鲁迅的“进化论” ……………………………………… 7
五、“吃人”及其他…… ………………………………………… 9
从周树人到鲁迅——以留学时代为中心…………………………… 10
前言 …………………………………………………………………10
一、关于鲁迅与进化论的问题 ……………………………………12
二、关于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问题 ……………………………15
三、关于鲁迅个性主义思想的问题 ………………………………18
四、关于鲁迅文学观的建构问题 …………………………………25
结束语 ………………………………………………………………27
关于《物竞论》……………………………………………………… 28
前言 …………………………………………………………………28
一、《物竞论》及其研究 …………………………………………28
二、《物竞论》与《天演论》 ……………………………………31
三、加藤弘之及其原著 ……………………………………………33
四、中译本中的人名与《序论》 …………………………………36
五、强者的权利即权力 ……………………………………………39
六、强权竞争有利于进步 …………………………………………43
七、加藤弘之在中国 ………………………………………………46
从“天演”到“进化”——以鲁迅对进化论之容受及其展开为中心……… 48
前言 …………………………………………………………………48
一、于“鲁迅”当中之所见 ………………………………………51
二、“进化”何以取代“天演”? ………………………………54
三、鲁迅与日本的进化论 …………………………………………60
四、关于丘浅次郎 …………………………………………………67
五、丘浅次郎所处的位置 …………………………………………69
六、关于丘浅次郎与鲁迅 …………………………………………84
七、关于“无界限之区别” …………………………………… 112
结语:东亚近代的“知层” …………………………………… 117
《七死刑囚物语》与阿Q 的“大团圆”… ………………………… 123
一、“望买一本来,勿忘为要” ……………………………… 123
二、伊万•扬松 …………………………………………………… 126
三、“杂取种种人”中的一个 ………………………………… 130
四、鲁迅读取该作品的着眼点 ………………………………… 131
附录 日译本《七死刑囚物语》与本篇相关部分 …………… 134
国民性:词语及其话语建构………………………………………… 139
前言 ……………………………………………………………… 139
一、国民性一词之现状 ………………………………………… 140
二、肇始之地:“国民性”一词在日本 ……………………… 158
三、“国民性”一词在清末民初中国的使用 ………………… 178
四、关于“国民性”话语的建构 ……………………………… 188
从 “斯巴达”到“斯巴达之魂”——“斯巴达”话语建构中的梁启超与周树人………………… 205
引子 ……………………………………………………………… 205
一、1903 年的周树人及其周边 ………………………………… 207
二、《时务报》《清议报》上的“希腊罗马” ……………… 210
三、“译印政治小说”与“希腊”话语之展开 ……………… 213
四、《新民丛报》与《斯巴达小志》及梁启超之“招魂” … 218
五、明治日本的“斯巴达”言说与《斯巴达小志》 ………… 223
六、《斯巴达小志》的取材与梁启超的“斯巴达”心像 …… 227
七、从《斯巴达小志》到《斯巴达之魂》 …………………… 236
八、周树人的“斯巴达”取材 ………………………………… 240
九、“史实”与“逸事” ……………………………………… 245
十、“柏撒纽”将军和“涘烈娜” …………………………… 252
结论:步入“近代”与周树人的“自树”之始 ……………… 258
附录一 梁启超《斯巴达小志》与浮田和民、中西副松之文本对照
…………………………………………………………………… 264
附录二 与《斯巴达之魂》创作相关的德尔摩比勒资料四种
(1875—1898) ………………………………………………… 283
“国民性”话语的建构——以鲁迅与《支那人气质》之关系为
中心………………………………………………………………… 295
前言 ……………………………………………………………… 295
一、“国民性”话语建构当中的“许寿裳问题” …………… 296
二、明治时代的博文馆 ………………………………………… 320
三、关于涩江保 ………………………………………………… 344
四、涩江保译《支那人气质》 ………………………………… 368
五、关于文本关系的探讨 ……………………………………… 397
六、“国民性”问题的本质是“人”的灵魂问题 …………… 468
附录 涩江保译黑格尔关于中国的论述 ……………………… 472
鲁 迅怎样“看”到的“阿金”?——兼谈鲁迅与《支那人气质》关系的一项考察……………… 484
一、关于《阿金》以及“阿金”的研究 ……………………… 484
二、“大陆新村”与“留青小筑”——“阿金”的“舞台”? … 487
三、“阿金”确有其人吗? …………………………………… 489
四、走进作品的现实要素 ……………………………………… 492
五、“异人馆”的厨子——鲁迅敷衍《阿金》的一块模板 … 496
结论 ……………………………………………………………… 498
留学生周树人周边的“尼采”及其周边…………………………… 500
前言:“周树人”视点下的“尼采” ………………………… 500
一、具体问题:“尼佉”“之言曰”出自哪里? …………… 501
二、何者“引以为大诟”? …………………………………… 507
三、关于“鲁迅与明治尼采”的先行研究 …………………… 509
四、变形了的明治“尼采导入史” …………………………… 513
五、丸善书店与“尼采” ……………………………………… 521
六、争的到底是什么?——“尼采”震荡之后的余波 ……… 527
留学生周树人“个人”语境中的“斯契纳尔”——兼谈“蚊学士”、烟山专太郎………… 538
前言 ……………………………………………………………… 538
一、关于“蚊学士”文本的处理问题 ………………………… 540
二、《日本人》杂志上的“蚊学士” ………………………… 546
三、“蚊学士”与烟山专太郎 ………………………………… 547
四、关于烟山专太郎 …………………………………………… 554
五、《近世无政府主义》的写作动机及其影响 ……………… 558
六、“蚊学士”思想史的叙述模式与周树人的“文化偏至论” … 565
七、明治三十年代话语中的“施蒂纳”及周树人的采择 …… 566
附录一 “蚊学士”《论无政府主义》原文 ………………… 575
附录二 《文化偏至论》中关于“斯契纳尔”的部分 ……… 577
附录三 汪著译文与重译文本之对照 ………………………… 578
关于留学生周树人与明治“易卜生”——以斋藤信策(野之人)为中心………… 580
前言 ……………………………………………………………… 580
一、关于《摩罗诗力说》中“伊孛生”之材源问题 ………… 581
二、另一种文本对照及其“真理”捍卫者之文脉 …………… 587
三、关于斋藤信策(野之人)与周树人 ……………………… 591
四、聚焦“明治易卜生” ……………………………………… 595
五、中岛长文:“孤星与独弦” ……………………………… 598
六、斋藤野之人:《易卜生是怎样的人》 …………………… 605
七、尾声:“觉醒了的娜拉离家出走以后……” …………… 612
附录 对照文本之三及其汉译 ………………………………… 614
明治时代“食人”言说与鲁迅的《狂人日记》…………………… 617
前言:明治时代相关语境的导入 ……………………………… 617
一、明治时代以来有关“食人”或“人肉”言说的基本文献 619
二、有关“食人”或“人肉”言说的时代背景及其成因 …… 620
三、摩尔斯之后关于“食人”言说的展开 …………………… 625
四、“支那人食人肉之说” …………………………………… 629
五、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 ……………………………… 635
六、周氏兄弟与《国民性十论》 ……………………………… 644
七、“吃人”:从事实到作品提炼 …………………………… 654
附 录 …………………………………………………………… 656
狂人之诞生——明治时代的“狂人”言说与鲁迅的《狂人日记》…… 660
前言:寻找“狂人”诞生的足迹 ……………………………… 660
一、涉“狂”语汇与“狂人”言说 …………………………… 661
二、见于社会生活层面的“狂人”言说 ……………………… 664
三、“尼采”与“狂人”言说 ………………………………… 667
四、“无政府主义”话语与“狂人”言说 …………………… 671
五、文艺创作和评论中的“狂人” …………………………… 677
六、一个制造“狂人”的时代 ………………………………… 680
七、周树人的选择 ……………………………………………… 683
八、狂人之诞生及其意义 ……………………………………… 686
附 录 …………………………………………………………… 689
“狂人”的越境之旅——从周树人与“狂人”相遇到他的《狂人日记》…… 691
前言 ……………………………………………………………… 691
一、“果戈理”与鲁迅的《狂人日记》 ……………………… 692
二、关于“果戈理”的介绍与评论 …………………………… 694
三、二叶亭四迷以前的两种《狂人日记》 …………………… 698
四、从“果戈理”到“高尔基” ……………………………… 702
五、周树人身边的“高尔基”及其“尼采度” ……………… 707
六、《六号室》与《血笑记》及其他 ………………………… 711
七、“狂人美”的发现 ………………………………………… 718
八、“狂人”越境之抵达 ……………………………………… 721
附 录 …………………………………………………………… 726
附录…………………………………………………………………… 727
中文索引……………………………………………………………… 731
著者•译者•编者名索引 ……………………………………… 731
出版社•出版机构索引 ………………………………………… 737
书名•篇名索引 ………………………………………………… 738
事项索引 ………………………………………………………… 749
日本语索引…………………………………………………………… 754
著者•译者•编集者名索引 …………………………………… 754
编名•书名索引 ………………………………………………… 756
出版人•机关索引 ……………………………………………… 763
事项索引 ………………………………………………………… 764
西文索引……………………………………………………………… 766
后 记………………………………………………………………… 767
......(更多)
P33:《物竞论》很可能处在一个把《天演论》的读者进一步朝着某个方向引导的位置。……这就是《天演论》与《物竞论》关系的第三点,即日益加深的现实危机把人们的意识由主要还是在讲述“自然与人”的《天演论》的框架中更进一步推向单一的旨在讲述人类社会的“强者的权力即权利”的《物竞论》的框架里。
P41:第一章被译成了“天赋之权利”,但原文是《天赋人权》,顾名思义,这一章是专门用来驳斥自从卢梭开始的“天赋人权说”的,认为既然人类社会存在着强弱优劣,贫富贵贱,天赋人权便不过是“空谈”和“泡影”,万物界和人类的法定权利,“不过强者之权利而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