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需要一种叙述性的语言作为其载体。不幸的是,这门语言不是我们的母语。不同的语言可能呈现给学习者不同的物理图像,而不同的文化会塑造研究者不同的风格从而将物理学导入不同的方向。用中文表达的物理学,因为其间还要经过一个翻译的过程,则那些物理学概念本来的一些内在关联,就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有些概念甚至会被完全曲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通过比照重要物理学文献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对用中文修习物理学所遇到的一些因语言问题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认识。2007年7月,曹则贤教授在《物理》杂志上开辟“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本书收录了“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文章的第31-54篇(有所增补),是一本值得物理学研习者珍藏的参考书。
......(更多)
曹则贤,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7年在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学者。编著有《物理学咬文嚼字》(两卷)、Thin Film Growth等书。
......(更多)
前言
作者序
我为什么要写《物理学咬文嚼字》?
开篇词
之一 关于物理学
之二 量子与几何
之三 万物衍生于母的科学隐喻
之四 夸克,全是夸克!
之五 谱学:关于看的魔幻艺术
之六 “半”里乾坤大
之七 那些物理学家的姓名
之八 扩散偏析费思量
之九 流动的物质世界与流体的科学
之十 心有千千结,都付画图中
之十一 质量与质量的起源
之十二 各具特色的碳异形体
之十三 缥缈的以太
之十四 正经正典与正则
之十五 英文物理文献中的德语词 (之一)
之十六 荷 (hè)
之十七 英文物理文献中的德语词 (之二)
之十八 平、等与方程
之十九 体乎?态乎?
之二十 准、赝、虚、假
之二十一 Dimension: 维度、量纲加尺度
之二十二 如何是电?
之二十三 污染、掺杂各不同
之二十四 Duality: a telling fact or a lovable naiveté?
之二十五 无处不在的压力
之二十六 阳、光
之二十七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之二十八 温度:阅尽冷暖说炎凉
之二十九 探针、取样和概率
之三十 载
外一篇 作为物理学专业术语的Plasma一词该如何翻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