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滋味》共分四辑。“故乡食物”对故乡食物的追忆背后,既浸染着作家们儿时回忆的甘苦,也抒发对故乡的思慕眷恋。由“饮食”而至“思乡”,既是对作者自己的心灵慰藉,亦是对故乡的深情倾诉。“四方食事”不求作者与食物之间有情感的勾连,而更偏重于由饮食映射地域的特质,中或夹杂作者对地域文化的见识评断。同时于饮食之外,将民俗、风土、物产、人情、社会等因素都带入文中,为读者提供了新鲜的异域体验。“古今食典”意图体现饮食中的文化脉络,当然也是佐证“文化遗产”的最好材料。“名家食谭”注重环境,更有诉说儿时艰难、旧事辛酸,也有的借名写食,实欲写人。此辑多关注饮食与人性之勾连,读者可窥见生活之趣,而作者之个性亦借文字跃然纸上。本书并非四十年食物书写之全貌,但从中亦能看出“写食”在新世纪的变化,是观察社会、体味人情的终南捷径
......(更多)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研究领域有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中国小说史、中国散文史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大学何为》《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等著作三十余种。
杨早,祖籍苏北,1973年生于四川富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民国了》《野史记》《说史记》《早读过了》《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拾读汪曾祺》《元周记》《早生贵子:帮不了你养娃,但能帮你觉悟》等,主编《话题》系列(2005—2014年)《沈从文集》《汪曾祺集》《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汪曾祺别集》《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译著有《合肥四姊妹》(合译)。
......(更多)
总序|陈平原 ·I
导读:从“无我”到“有我”|杨 早 ·I
辑一 故乡食物
故乡的食物(节选)|汪曾祺 ·002
温州小吃|林斤澜 ·019
随笔四篇(节选)|林斤澜 ·027
吃家乡饭|张中行 ·031
南京的吃|叶兆言 ·037
成都花会、灯会中的小吃|车 辐 ·046
故乡的吃食|迟子建 ·057
日月盐水豆|何立伟 ·062
黄鸭叫|钟叔河 ·065
荒年粥事|凸 凹 ·070
食物|李 娟 ·076
萨其马|崔岱远 ·087
“丝丝”记忆在牙巴|周之江 ·090
辑二 四方食事
陕西小吃小识录(节选)|贾平凹 ·096
城南客话——四方食事|汪曾祺 ·102
春菰秋蕈总关情|王世襄 ·111
荞麦面|邓云乡 ·119
乡味何在?|唐振常 ·123
过年三名物|周 劭 ·128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鲍尔吉·原野 ·132
日本的豆腐|李长声 ·138
羊杂碎|张贤亮 ·142
酸梅汤|肖复兴 ·146
上海的吃及其他|王安忆 ·150
昆仑之吃|毕淑敏 ·154
头脑|崔岱远 ·162
嚼舌记|殳 俏 ·165
老派中秋|郁 俊 ·168
辑三 古今食典
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俞平伯 ·172
诗味与口味|季镇淮 ·182
从“粥疗”说起|宗 璞 ·186
文人与鲈脍|邓云乡 ·190
中国饮食文化二题|唐振常 ·195
说粥|李庆西 ·202
食物与蛋白酶|阿 城 ·209
油|朱 伟 ·222
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赵 珩 ·235
猪的肥肉|钟叔河 ·244
满汉何来全席|汪 朗 ·248
辑四 名家食谭
吃的5W |王 蒙 ·254
“涮庐”闲话|陈建功 ·259
食家与家食|唐振常 ·265
吃喝之外|陆文夫 ·270
民间有滋味|岱 峻 ·276
天桥的现做地摊小吃|新凤霞 ·279
素食主义|苇 岸 ·281
纸上得来味更长——《文学的餐桌》序|陈平原 ·285
芥末堆|李国文 ·290
话说鲍鱼|邓 刚 ·295
饥饿惯性|南 帆 ·301
在寺庙吃|杨 葵 ·321
至味在江湖|陈晓卿 ·324
编辑凡例 ·328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