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着高低种姓血统的印度青年威利,从小就由于出身受人嘲笑,因为他的父亲厌烦世袭的祭司家族,期望用一种牺牲的方式表示反叛,私自迎娶了一个粗鄙丑陋的低种姓女孩。这样的婚姻让成长中的威利饱受痛苦,始终和父亲心存隔阂。成年后他远赴英国求学,在三教九流朋友的带领下,他在妓院混过, 经历过底层不体面的生活,也收获过创作小说后的成功,但最终决定跟着纯洁的姑娘安娜到她的非洲家乡过平静的生活。在非洲度过了18个年头,一切似乎就会在安详幸福的家庭生活中继续延续下去时,威利却又感到内心的躁动和呼唤,甚至和有夫之妇私通,尽管内心深深自责, 他却无法抵御要过另一种生活的欲望…….
......(更多)
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英籍印度裔作家。
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8岁赴牛津大学求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定居英国。曾任BBC“加勒比之声”栏目主持人3年。
游走世界各地写作多年,批判发展中社会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匮乏,语多辛辣诙谐。主要作品包括《灵异推拿师》(约翰·卢埃林·里斯纪念奖),《米格尔大街》(萨莫塞特·毛姆奖),《黑暗之地》,《印度:一个伤痕累累的文明》,《自由国度》(1971年布克奖),《河湾》,《浮生》,《魔种》等。
1990年获英国皇室封爵;1993年,成为英国大卫·柯恩文学奖首位获奖者,该奖旨在表彰“尚在人世的英国作家一生的成就”。
2001年,因“作品中兼具犀利的叙述与正直的洞察,迫使我们正视那些被压抑的历史的存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更多)
没几个月之前,我还是一个十分普通、懒懒散散的大学生,朝臣的儿子,住在我爸爸的丙等宿舍中,想着我们国家的伟人,渴望自己也变伟大,却在自身渺小的生涯中找不到走向伟大的途径,只能听听电影歌曲,沉醉在它们唤起的情绪中,又因可耻的个人恶习而变得软弱(关于这个,我不打算跟你多说,因为太普通了)。总而言之,是被我们世界的空虚和生活的奴性所压迫。
他们属于另一代,但威利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他想:“这就是我在伦敦的样子。这就是我现在的样子。我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么孤单。”然后又想:“可是不对。我并不像他们。我四十一岁了,中年。他们比我年轻十五、二十岁。世界也变了。他们在表白他们是谁,为此甘冒一切危险。我却在隐藏自己。我什么险也没冒。而现在,我人生中最好的部分已经过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