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是辛先生在《读书》上的专栏文章集结,在本书中这位在乐海中跋涉了大半生的老乐迷化身为“音乐导游人”,将自己大半生所得的“听乐实感”化为一篇篇实在的“乐普”文章,以期能同诸多爱乐同好一起探幽音乐的极境。
~~~ ~~~
20世纪90年代末,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成为一代音乐爱好者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让整整一代古典乐迷饱尝古典音乐之妙,在整整一代人的心目中辛丰年的文字已经成为无法磨灭的经典。
辛丰年的文字老辣丰富,在专业的音乐点评以外,兼融各种乐史名家轶事,这使得他的文章无论是专业的音乐人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是难得的古典乐启蒙
~~~ ~~~
乐海无涯而人生有限
乐中真谛须用心聆听!
音乐究竟是严肃的体验还是娱乐的消遣?
古典音乐又究竟该如何聆听?
“音乐导游人”积半生“读乐”经验写给广大乐迷的解疑之书
~~~ ~~~
辛丰年的所有文字都充满着诚恳认真,不只是音乐的诚恳认真,更有对人生诚恳认真。读这样的书,觉得人生真是温暖。
——作家方方
我从小就读辛丰年先生的《乐迷闲话》《如是我闻》,真正是于我辈一生一世都有意义的好书。一花一世界,永铭在心。
——作家、学者宋明炜
一直是辛丰年先生的读者,没想到后来自己也成了音乐作者。
——古典音乐推广人田艺苗
老人家是一个传奇。爱乐者的骄傲。
——著名乐评人刘雪枫
我不认识辛先生,他自八十年代起在《读书》杂志漫谈古典音乐的《乐迷闲话》是影响了无数人的。
——原《三联周刊》主编朱伟
睹其文字,未闻乐声,即可想象音乐之美。
——诗人桑克
......(更多)
1923年生,江苏南通人。曾为《读书》《音乐爱好者》等刊物撰写音乐随笔,尤以《读书》杂志音乐专栏“门外读乐”而知名。著有《乐迷闲话》《如是我闻》等书十余种,驰誉书林乐界。辛先生早年因抗战动乱,未能完成初中学业,后读书自学成癖,并迷上音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遍历乐坛诸家,饱尝古典音乐之妙,他的音乐文字也因此成为中国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更多)
作者的话
一花一世界
民族乐风色香味
耐人寻味的中国味
如是我闻贝多芬
人之黄昏
无形有相
天才与庸人的喝彩
未完成的人与乐
人如其乐吗?
印象之印象
人也惆怅 乐也惆怅
——关于戴留斯
最严肃的音乐
无形画 有声诗
再说标题乐
“两全其美”与“有得有失”
朋友交谈默契之乐
特殊的译本
读曲听心声
西琴的回响
怀娥铃在中华的冷热
“和而不同”的人与乐
文如其乐 乐如其心
——读柏辽兹《配器法》
诠释艺术的一种诠释
萧伯纳的第二战场
寻找导游人
唱片这种书
爱乐及谱
读音乐辞书大有乐趣
对音乐词语的咬文嚼字
中国文人与音乐的相亲与疏离听钟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
杞人忧乐
乐中史 史中乐
现成的史剧配乐
还是太虚幻境里自在
——读《瓦格纳作品舞台设计》
......(更多)
在没有克服卑屈难关之时,从卑屈的率真认可之中,必定会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绚烂之花。
五月的小黄瓜,还有一种青涩的味道,带着一种刺痛,发痒的哀伤。
世间确有一种艺术,听不懂,但肯定不是在骗你。(辛老形容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由于自己参加了创造,你会更强烈地感受到那逻辑力量的势不可当。
“……为了乐艺,也为自己,我要写《浮士德》!” 遗憾不遗憾,不仅他终于未能了此宏愿,而且《浮士德》的作者对他的这个愿望竟是那么冷漠!(歌德所期待的人是莫扎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