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青年一代作家代表”扎迪•史密斯十年随笔集结
2019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评论奖得主
《纽约时报》年度推荐作品
本书收录了扎迪•史密斯过去十年间的非虚构创作,从时政、艺术、哲学、文学、生活与个人经验,全方位地展现了她在这一领域的独创性。其中既有对眼下这个时代的深入体察,也延续了作家一贯对流行文化的关注和反思,体现了她多元的文化洞见。扎迪•史密斯敏锐的观察力如同她钟爱的舞蹈,肆意自由地在不同的领域内穿行。她用这种方式梳理归拢自己看似芜杂的思绪,又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好奇心;不同于时下流行的学院派写作,她的口吻亲密却不过度私人化,视野宽广而不受限,往往能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比起说服读者认同某种观点,她更倾向于塑造一种思维的方式。本书可以视作扎迪•史密斯对过去十年间自我写作生涯的一次全方位的总结,也证实了她不仅是一个天才的小说家,更是一位善于思辨的评论者。
......(更多)
扎迪•史密斯1975年生于英国伦敦西北区,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2000年,她凭借处女作《白牙》震惊文坛,之后陆续发表了《签名收藏家》《美》《西北》《摇摆时光》《使馆楼》等作品。2003年,她被权威文学杂志《格兰塔》选为“20位最佳青年作家”之一。她迄今三次入围布克奖,并斩获诸多文学奖项,多次入选《纽约书评》《时报》《出版人周刊》《洛杉矶时报》等权威书评版年度十佳图书。过去二十年里,她凭借独特的个人风格,日益奠定了自己“英国青年一代作家代表”的地位。此外,她始终热心公众议题,在小说创作以外,还发表了大量评论性文章,全方位地展现了她多元的文化洞见。
......(更多)
001 / 前 言
第一部 在世间
003 / 伦敦西北之蓝调
014 / 一个国家的四季挽歌
020 / 藩篱:英国脱欧日记
034 / 论乐观主义和灰心失望
第二部 在台下
043 / “为什么?”世代
063 / 饶舌之神建立的王朝
075 / 异母兄弟
101 / 调谐简纪
118 / 意志的窗口:《失常》
138 / 给写作者的舞蹈课
第三部 在画廊
151 / 在午夜时分杀死奥逊 · 威尔斯
161 / 燃烧的六月
166 / “他们叫我疯子”:
观杰里 · 丹齐克镜头下的比莉 · 哈乐黛有感
175 / 巴尔塔萨 · 登纳的《老妇人》
184 / 马克 · 布拉德福德的《尼亚加拉》
190 / 一只寡言的鸟:
利奈特 · 伊阿德姆—博阿基耶绘画里的叙事奥秘
205 / 地图的断壁残垣:评莎拉 · 施的《离心机》
216 / 进与出
第四部 在书架上
231 / J. G. 巴拉德的《撞车》
239 / 哈尼夫 · 库雷西的《郊区佛陀》
252 / 浅谈《西北》
255 / 《哈泼斯》杂志专栏
336 / 那个不是我的我
第五部 感受自由
353 / 书写人生
356 / 浴室
367 / 人和尸体之比
382 / 遇见贾斯汀 · 比伯!
395 / 花园之爱
407 / 思想的影子
420 / 找到你的乐土
427 / 欢喜
435 / 后 记
......(更多)
纳博科夫既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出身,又在美学上流露出贵族气派——几乎脚不着地。他的语言是“文学性的”,远离我们所认为的我们共有的语言源头。捍卫这种文学语言的一条论据大概是它并不否认自身的做作。相比之下,常理性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会话式”的特征,但经常充当沥青般的铺路材料,经广告公司或政权核心凭空捏造出来——有时两者同时发生,既煽情又强加于人。
有一首老歌唱:“在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后,这东西变成你不想要的。当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时,你不想要你得到的东西。”叔本华将此视为一种通病: “渴望的心情持续很久,需要和索求无止境地存在下去;满足是短暂的,获得的成就感贫乏有限。即便终极的满足感,说到底也只是虚有其表;实现了的愿望立刻让位给新生的愿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