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以“儒家经典”与“记忆理论及其呈现形式”(历史语境)的双向建构为线索,具体地考察了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儒家经典文献的生成过程和演变轨迹,并对此作了深入而很富有创见性的探讨。全书分上、下二编,“上篇”论述西汉景帝武帝时期的历史、社会与政治,考察了儒家经典文献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侧重论述汉代社会出现的两大历史转型与重构:由封建向郡县转型、从“子学时代”向“经学时代”过渡。作者认为,这种历史巨变对儒学历史记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下开了追溯战国秦汉德治主义和礼治主义两条思想路径,在历史记忆的断裂、成长与文献重构中,古史在绵延中层累地成长,思想的历史亦随之突破。“下篇”则以《周官》《乐记》《春秋繁露》、“三家诗”等经典性经学文本的生成背景为例,具体考察了儒家文献、思想与儒学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着眼于汉代士人阶层、民间阶层、君权集团之间三者之间的互动(或“共谋”)关系,从而建构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过程,揭示了儒家经典文献在这一国家意识形态重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演变逻辑。
......(更多)
成祖明,男,1972年3月生,安徽凤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2000年)、南京大学文学硕士(2004年),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2007),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2009)。2009年7月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先后在普林斯顿神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研究所作短期访问学者和交流。2014年6月-2016年5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先后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哈佛大学近东学系担任访问学者。博士论文《景武之世儒学研究——河间儒学与中央儒学》,先后获2008年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和2008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并以“西汉景武之世儒学研究——河间儒学、中央儒学与民间儒学的构建与实践”以为题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先秦两汉经学思想史、中西(圣)经学比较;教授课程有《中国通史》(一)、《“前四史”导读》《史记悦读》《中国历史文献学》等。先后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主要代表作:1.《卫宏所作〈毛诗序注〉考》,《历史研究》2016年第5期。(CSSCI一流期刊)2.《诏策贤良文学制度背景下的“天人三策”》,《历史研究》2012年第4期。(CSSCI一流期刊)3.《帝国创生与董仲舒的皇权本体公共性建构》,《哲学研究》2012年第1期。(CSSCI一流期刊)4.《威尔豪森的〈以色列史导论〉与现代圣经批评——历史记忆、断裂与重构中的〈摩西五经〉》,《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5期。(CSSCI一流期刊)5.《亚威信仰与古代以色列社会——歌德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CSSCI一流期刊)6.《封建、郡县之变中儒学演进的历史考察——层累成长的古史与记忆重构中的今古文经学》,《文史哲》2017年第5期(CSSCI期刊)7.《走出疑古与释古时代的庶人经学》,《江海学刊》2016年第3期(CSSCI期刊)
......(更多)
序
绪论
上编 历史、社会与政治
章 不绝如缕:儒学民间传承与汉初社会
一、从游团共同体到乡里共同体:儒学的民间流衍
二、帝国土地制度与社会经济结构
三、郡县制与封建制的争论与实践
四、大一统郡县体制下的道德文化危机
五、匈奴与黄河水患给帝国的压力
第二章 儒学的摇篮:河间儒学的兴盛
一、河间献王生平考述
二、河问儒学中心的形成
三、河间古文经籍的整理与流传
四、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五、河间儒学中心的分化与消散
第三章 儒学的转移:中央帝国儒学的繁荣
一、中央儒学的孕育与发展
二、汉武帝与中央朝学术的繁荣
三、政治斗争漩流中帝 外战略展开
下编 文献、思想与儒学建构
第四章 历史记忆的断裂、成长与重构——汉初成书复典运动
一、疑古、信古与释古
二、历史记忆断裂、成长与文献重建
第五章 《周官》与河间儒学的“天礼之学”
一、《周官》研究回顾
二、论《周官》成书于河问的可能
三、《周官》制度与权力架构
四、《周官》与河间儒学“天礼之学”
第六章 董仲舒与中央帝国儒学的“天人之学”
一、董仲舒生卒年考
二、董仲舒“天人三策”时间考
三、董仲舒与“天人之学”的构建
四、董仲舒与河间儒学的关系
第七章 文化意识形态之争中的《乐记》与乐府
一、《乐记》作者考辨
二、 善恶: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乐记》被遮蔽的人性论突破
三、乐府与中央新礼乐文化构建
第八章 儒学分野下的《毛诗》与三家诗
一、卫宏所作《毛诗序注》考
二、《毛诗》与河间儒学的构建
三、三家诗说与中央帝国儒学
余论:帝国政治的转向与民间毂梁经学的兴起——民间儒学与汉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
一、巫蛊之祸与嗣君之争
二、民间《毂梁》经学的崛起——天伦之学的构建
三、毂梁学与汉中后期政治社会变迁
参考文献
一、外文著作
二、中文著作
三、单篇论文
......(更多)
在无法解决冲突或走出困境的时候,调和或许是一条捷径。这一捷径即被《隋书・经籍志》选择,其云:“先儒相承,谓《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卫敬仲又加润益。”这一做法也被现代学者继承和发挥。
一是易受传统崇古尊经等观念的干扰,偏离现代文献科学的路向。以“子夏作序”诸说为例,在强烈传统回归倾向的今天,此说大有成为主流之势。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