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顶洞人装饰品说起的10000年中国艺术史
◎中国美术史学科创始人王逊代表作,百科全书式的中国艺术入门读本
◎顾恺之、吴道子、赵佶、唐寅等207位重要画家精辟点评;莫高窟、龙门石窟、昭陵六骏等99件传世雕像细说身世;长城、乾陵、晋祠、赵州桥等44座伟大建筑详解奥秘;青铜器、唐三彩、汝窑、缂丝等113件精美器物巧析工艺
◎特别收录 高清彩色插图500幅+关键词索引+中国艺术史年表
◎翻开本书,读懂“中国风元素”的一切来龙去脉!
——————————————————★————————————————
中国美术史学科创始人王逊写给所有年轻人的中国艺术通史。
作者以其在中国美术史各门类的渊博知识和在文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深厚修养,全面、系统而扼要地阐述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各历史阶段的成就和发展规律。在阐述艺术现象的同时,兼论它们赖以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重视它们与哲学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及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行文脉络清晰、生动精炼、朴素淡雅而娓娓道来。
本版特别收录高清彩色插图500余幅、艺术关键词索引及中国艺术史年表,以期为读者带来更悦目、丰富而完备的阅读体验。
下册:宋、元、明、清
......(更多)
王逊(1915—1969),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史教育的奠基人。在文学、哲学、历史学及美学方面有深厚的修养,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在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美术史及艺术理论方面有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
1933年,王逊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又因国文成绩优异,在国文课上受到闻一多、林庚的器重,因而转入文学系。在此期间,滕固、宗白华等著名学者对他的学术成长均有提携之功。后因对美学产生浓厚兴趣,又于1935年转到哲学系,师从邓以蛰教授;1939年,进入清华研究院哲学部深造,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哲学;1941年至1946年,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43年受聘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现为敦煌艺术研究院)设计委员。抗战胜利后,北上南开大学任副教授;1948年,论文《红楼梦与清初工艺美术》发表于沈从文主编的《益世报·文学周刊》,是红学史上最早一篇涉及工艺美术的专论,自此他开始与林徽因、沈从文等人投身到挽救传统艺术的工作中去;1949年,应清华大学之聘在哲学系任副教授,后又被聘请为营建系教授,还参加了国徽设计、景泰蓝等特种工艺的改良和设计。
1952年,王逊调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由此开启学术生涯中最为活跃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参加了雁北文物考察、敦煌艺术遗产整理、出土文物及少数民族文物展览、故宫书画征集和鉴定、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美术学科),撰写了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
从1953年下半年起,应当时教学的迫切需要,王逊着手《中国美术史》的编著工作,并于1956年编成。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故宫博物院分别以《中国美术史讲义》《中国美术史讲稿》为名在内部印行,一时间在热爱艺术的广大年轻学子之间争相传阅,奉为珍宝。1957年,王逊主持创建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为美术史在中国发展为独立学科做出重要贡献。同年,他不幸被错划为右派。1960年至1963年间,他结合当时的考古新发现,对《中国美术史》文稿进行了大篇幅的修订、充实和提高。虽然这部著作由于时代原因失去公开出版的机会,然而在全国各地持续出现多种传抄和翻印本。此后直至1985年,先生去世16年之后,经薄松年、陈少丰两位学者整理校订,《中国美术史》终得以第一次公开出版。
此书自问世60多年来,不断被学界传抄、翻印、摘录、引证,至今仍是了解中国艺术史的必读之作。现将《中国美术史》重新出版,增加丰富的彩色插图、详尽的名词索引及中国艺术史年表,修订书名为《10000年中国艺术史》——以此纪念王逊先生,也让这本书能一如既往地唤起新一代年轻人走近中国艺术,找到审美自信。
......(更多)
第五章 宋元时代的艺术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北宋前中期的绘画
第三节 李公麟和文人学士的绘画活动
第四节 赵佶和画院的花鸟画
第五节 12 世纪的人物画
第六节 李唐、马远、夏珪
第七节 元代的绘画
第八节 宋辽金元的建筑及壁画雕塑艺术遗迹
第九节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十节 小结
第六章 明清时代的艺术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明代绘画诸流派
第三节 明清之际的绘画
第四节 清代花鸟画的发展
第五节 明清版画艺术
第六节 明清时代的雕塑艺术
第七节 小结
关键词索引
中国艺术史年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