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致力于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如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政治状况、历史角度等构建较为系统的比较政治学理论,共包括八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导论;第二部分理论与方法,主要从历史角度及案例分析角度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国家与国家形成的认同,主要讲国家的形成、国家的合法性、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以及民族冲突;第四部分政治制度与转变,主要研究了民主的形成以及与公民文化的关系;第五部分政治不稳定性与政治冲突,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示威运动;第六部分群众运动的转移,主要研究政党与选举制度;第七部分政治要求的处理,主要研究分权、联邦主义理论;第八部分比较视角中的政府治理,主要进行不同制度国家间的比较;索引。
......(更多)
《牛津比较政治学手册》由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杜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近50位比较政治学领域的专家合著而成,绝大多数撰稿人都是活跃在美国比较政治学研究第一线的代表性学者。
译者唐士其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更多)
目录
第一部分第一章导论
一、理论和方法
二、国家、国家形成与政治同意
三、政治制度及其变迁
四、政治动荡与政治冲突
五、大众政治动员
六、处理政治诉求
七、比较视野中的治理
八、前瞻
第二部分
理论与方法第二章多重因果、环境约束与内生性
一、引言
二、观察对象与信息缺乏的问题:定性还是定量?
三、多重因果:几乎什么事都很重要
四、环境约束:几乎任何因素的作用都取决于其他所有因素的影响
五、内生性:几乎任何因素都是其他几乎所有因素的原因
六、结论:环境很重要,所以对其进行建模!
第三章历史研究与比较政治学
一、因果分析方法
二、时间分析方法
三、使用历史数据
四、结论
第四章案例研究:性质与目的
一、定义
二、案例研究的长项:案例研究与跨案例研究的对比0
三、提出与检验假设0
四、内部与外部有效性
五、因果机制与因果效应
六、命题范围的深度与广度
七、案例的异质性与同质性
八、因果联系的强与弱
九、有效变动的多与少
十、可得数据的集中与分散
十一、结论
第五章田野调查
一、詹姆斯·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二、田野调查中的案例比较
三、自然和田野实验
四、不同方法的结合
五、田野调查面临的挑战
六、结论
第六章比较政治科学可能吗?
一、引言
二、问题
三、数据类型
四、可能的误差
五、历史研究
六、结论
第七章从案例研究到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的一种策略
一、认识的不同形式
二、例证
三、离开样本
四、结论
第八章集体行动理论
一、会影响集体行动可能性的结构变量
二、探索更具普遍性的人类行为理论
三、使结构变量与人际关系的核心要素相联系
四、结论
第三部分
国家和国家形成——政治同意第九章战争、贸易和国家的形成
一、导论
二、国家形成的动力机制
三、差异与选择
四、国家形成与政体类型
五、现代的国家形成和国家失败
六、帝国的制度遗产
第十章服从、同意和合法性
一、概念背景
二、神权合法性
三、契约合法性
四、结果主义的合法性
五、权威与支配
六、总结和评论
第十一章民族认同
一、民族主义和民族认同:定义问题
二、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解释
三、民族主义的类型及其政治影响
四、结论
第十二章族群与族群冲突
一、概念
二、不同的研究传统
三、结论
第四部分
政治制度及其变迁第十三章大众信仰与民主制度
一、导论
二、一致性理论
三、民主与威权人格
四、民主发展的心理学理论
五、公民文化研究的影响
六、对个人主义谬误的忽视
七、对生态谬误的误解
八、个人层面信仰之间的累积关系
九、有关大众民主化信仰的研究
十、大众信仰与制度
十一、结论
第十四章什么导致了民主化?
一、过程研究:什么导致了发展与民主的相关性?
二、精英与公民策略互动的民主化模型
三、区分各不相同的民主化
四、结论
第十五章民主化和公民文化
一、从文化到公民文化
二、积累知识面临的挑战
三、对关键变量重新界定
四、社会资本:研究公民文化的新路径?
五、结论
第十六章独裁统治:不同的分析路径
一、导论
二、独裁者的行为
三、民主与独裁
四、结论
第五部分
政治不稳定与政治冲突第十七章反思革命:新托克维尔主义的视角
一、定义革命
二、现代化与革命
三、人口与革命
四、关键因素:国家的现代化
五、国家现代化在何时引发革命?
六、开放和封闭的结果
七、结论
第十八章内战
一、什么是内战?为何研究内战?
二、宏观发现与争论
三、乡村维度
四、战争的发端与冲突的类型
五、未来的研究议程
第十九章抗争政治与社会运动
一、抗争政治
二、抗争剧的剧情与剧目
三、社会运动
四、抗争的动力机制
五、机制与过程
六、抗争、运动与民主
七、抗争政治中的北方和南方
八、政治暴力与社会运动
九、抗争政治的未来
十、运动社会
十一、抗争政治的结果
十二、全球化与抗争政治
第二十章全球抗议运动的机制
一、引言
二、宏观层次的机制
三、中观层次的机制
四、微观层次的机制
五、结论
第六部分
大众政治动员第二十一章政党和政党制度的产生
一、问题:什么政党,哪种政党制度?
二、当前的理论研究
三、关于政党制度形成的理论:分析步骤
四、历史解释
第二十二章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的概念
二、不同的政党制度
三、静态比较:政党体制中的策略选择
四、政党体制的历史变迁
五、结论
第二十三章选民与政党
一、政党—选民关系重组或解体
二、选民政策偏好的变化
三、政党—选民关系的组织性变化
四、选举竞争、组织变化以及传统政党的表现
五、结论
第二十四章新兴民主国家的政党与选民
一、新兴民主国家的选民动员:挑战的强度
二、通过选民动员策略解释政党归属
三、纲领、个人能力或施惠:制度与结构的作用
四、从结构和制度到策略:政党竞争、结构变化和政治代表之间的联系
五、结论
第二十五章政治中的裙带关系
一、定义
二、裙带关系研究的两次浪潮
三、裙带关系与诚信
四、受惠者:铁杆支持者还是摇摆不定的选民?
五、原因与后果
六、结论
第二十六章政治行动主义: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政治参与的标准社会心理学模型
二、投票结果与规则的重要性
三、政党:成员不断减少的组织
四、社会资本、自发团体与社会信任
五、结果导向的行动主义的兴起
六、结论:未来的研究议程
第七部分
处理政治需求第二十七章政治偏好的聚集与代表
一、导论
二、社会选择分析的挑战
三、代议民主和偏好聚集的条件
四、偏好聚集与多重议题的一致性
五、作为偏好聚集的单维议题一致性
六、以选票反映偏好:偏好聚集与票决一致性
七、结论
第二十八章选举体系
一、选举体系为何重要
二、对选举体系的研究
三、杜维吉尔议题的宏观层面
四、宏观问题
五、选举体系是政治科学的核心吗?
第二十九章分权
一、导论
二、定义
三、分权与政府的“决断性”和“坚定性”
四、内阁:分权研究中“缺失的一环”
五、政体危机:该归咎于分权吗?
六、分权、代表性与回应制
七、结论
第三十章比较司法政治
一、导论
二、司法独立的含义
三、对司法独立的解释
四、现实中的政治分裂
五、独立性的经验测量
六、结论
第三十一章联邦制
一、定义联邦制
二、联邦制的影响:应对幻灭
三、联邦起源重探
四、结论
第三十二章联盟理论和政府形成
一、联盟谈判、政府形成和代议民主
二、稳定的还是暂时的联盟?
三、政府类别
四、谈判理论与政府形成
五、对联盟形成和政府类别的解释
六、参政
七、结论
第八部分
比较视野下的治理第三十三章经济和投票比较研究
一、美国理性经济投票研究的理论遗产
二、美国理性经济投票研究的经验遗产
三、比较经济投票中的未解之谜
四、希望之地:多国比较研究?
五、经济投票:一种人为的测量结果吗?
六、调适回溯性模型
七、理性以及对经济投票的再思考
八、总结
第三十四章环境约束下的政治预算周期
一、环境约束下的政治预算周期:理论与证据
二、数据、方法和结果
三、测量结果
四、结论:回应与执行
第三十五章全球视野下的福利国家
一、基础性结构条件:工业化和经济开放程度
二、权力资源的视角
三、跨阶级联盟
四、国家中心的视角
五、结论
第三十六章不良民主国家的不良表现
一、穷国以及其政策
二、解释民主与增长关系中的含混之处
三、政治市场的不完善以及不同的民主表现
四、信任、民主化及历史的作用
五、信任及民主研究中的未解之谜
六、政治市场其他方面的不完善性:信息不完全
七、结论
第三十七章回应与政府的存续
一、导论
二、选举与对政治家的回溯式控制
三、一些经验证据
四、回应论的局限
五、非选举的威胁:选民对政治家
六、结论
第三十八章经济转型与比较政治
一、经济转型
二、中层理论与经济改革:政体类别
三、利益集团:好赢家、坏赢家,以及经济改革
四、治理、国家角色与经济改革
五、欧洲联盟
六、中层理论与因果联系的深度
七、结论和未来研究的领域
译后记
......(更多)
1. 研究目标及角度:对造成特殊事件重大结果的原因提问。认为其根本原因深埋于可以通过历史发现的因果进程。(p72) 2. 该类型研究的方法论特征(p73) (1)分析必要/充分原因,或者包含通过案例内分析验证假设的程序; (2)特别关注政治解释中的时间维度:例如事件的持续性/速度/时机; (3)深刻了解主要案例及其相关史学背景:二手/一手材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