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已有英、德、韩、法等数个译本,影响广被东亚与欧美。
作者主要以日本明治中期(1880—1900)前后的文学为对象,抓住“言文一致”这一语言变革运动与明治国家体制——议会、法制、医疗、教育、征兵制度的建立之同步关系,考察了文学在语言形式、思维方式、文体表现等方面全新的观念之生成过程。全书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探讨了“风景的发现”“内面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病的意义”“自白制度”等,考察它们如何以“颠倒”的方式与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制度一起诞生。作者的批评范式以及对核心观念的提炼与表述影响深远,自三联2003年出版中译本以来,已成为国内批评理论领域的必读书目。
本次翻译以2004年作者对讲谈社初版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删和修订后推出的“岩波定本”为底本,相对于初版,这个全新译本“几乎成了一本新著”
......(更多)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 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和英文科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于2004年由岩波书店出版。
......(更多)
中文新译本前言(赵京华)
“岩波定本”序言(2004年)
第一章 风景的发现
第二章 内面的发现
第三章 所谓自白制度
第四章 疾病的意义
第五章 儿童的发现
第六章 关于结构力——两个论争
第七章 文类的消灭
后记及各语种译本序言
初版后记(1980年)
文库版后记(1988年)
英文版后记(1991年)
德文版序言(1995年)
韩文版序言(1997年)
中文版序言(2003年)
注释
年表
......(更多)
故此,写生文作家叙述自己的心理活动时也便采取同一种笔法。他们大概也吵架,也烦闷,也哭泣吧?……然而一旦提笔描写吵架的我,烦闷的我,哭泣的我时,他们便从大人对待孩子的立场出发下起笔来。《写生文》1907年1月20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