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今天》雜誌裡頭一個叫「今天舊話」的專欄集結,再加上幾個主要作者的訪談錄。由今天看昨天,溫暖、悵惘、喟嘆、激動;回憶不只是回憶,歷史也不再只是歷史,它們與當下交會,一個個情景讓人搞不清楚誰比誰更真實;它們與主流論述擦身而過,一個個付出參與的無名小卒教人質疑什麼才是文學史。這些地下文學活動者的故事,這些寫作者之間不帶功利性的交往憶述,真實的感情模糊了文獻史料與創作散文間的界線;他們,從今天來看,依然像是一群持燈的使者。
編者劉禾在此書的序言中,對這本書的來由和情感有很真切精彩的描述。「齊簡在〈詩的往事〉一文裏,提到她初次讀到郭路生的詩歌時的情景,說那是一次深刻的震撼:『記得那晚停電,屋裡又沒有蠟燭,情急中把煤油爐的罩子取下來,點著油燃權當火把。第二天天亮一照鏡子,滿臉的油煙和淚痕。』(略)我想今天的很多讀者大都會羨慕齊簡,羨慕她有過那樣的一次閱讀經驗。(略)我們今天閱讀《持燈的使者》仍被它所描述的世界如此吸引,恰恰是由於這裡的文字能夠讓我們進入類似齊簡所經驗的那一切,那些油煙,那些淚痕,和一些實實在在的氣氛。」「由於《今天》的歷史也是整整一代人的歷史,因此,我們在《持燈的使者》裏讀到的不緊緊是圍繞在《今天》的那批有理想、有才華的詩人作家的故事,還能通過不同作者的手筆感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氣氛,六十年代的氣氛,七十年代的氣氛和八十年代的氣氛,以及這三個十年之間的不同。」甚是。
......(更多)
刘禾,199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0-2001年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Magistrett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现任密执根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亚洲语言文化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Helmut F.Stern Professor)。1998-2000年任全美文学理论书奖(韦勒克奖)和文学史书奖(列文奖)两项大奖评委,现任美国比较文学协会董事。 1997年获美国学界、艺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古根汉奖。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19世纪国际法翻译、异质文化阐释、后殖民理论和性别研究。英文学术著作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Token of Exchange(杜克大学,1999年);中文著作有《语际书写》(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持灯的使者》(编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刘禾教授2004年出版了最新著作《帝国碰撞》(The Clash of Empires: The Invention of China in Modern World Making,哈佛大学出版社)。
......(更多)
......(更多)
郭路生在大家熟悉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中写道:
历史往往无公正可言,有些人注定是永远的发言人,另一些人则注定是永远的听众,注定要被埋没。但是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有权选择是站在历史一边还是相反,有权选择述说历史的角度和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