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号称盛世;二是军事积弱,立国一百六十多年即被金所灭。出现这样的历史现象,与北宋实行的“崇文抑武”国策有着密切的关联。
宋太祖鉴于唐末及五代武人专权之弊,开始重用文人,抑制武将。这一政策经太宗、真宗完善,到仁宗朝“崇文抑武”政策已达极端,文人代替武将开始掌兵。英宗、神宗、哲宗三朝虽欲扭转这一政策的弊端,但积重难返,终致徽宗、钦宗被金人所掳,北宋灭国。
北宋实行“崇文抑武”国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体现于宋朝在对外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更体现在内部政治运作中文武关系严重失调,导致杨业、陈尧咨、王德用、张亢、柳开、种世衡、狄青、王韶等人的悲剧命运,而这些有血有肉的案例又折射出北宋立国基础的脆弱,最终导致繁荣的北宋悲哀落幕。
......(更多)
陈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宋史研究,出版著作《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武士的悲哀:崇文抑武与北宋兴亡》《宋代军政研究》《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漕运与古代社会》等多种,发表论文 80 余篇。
......(更多)
目 录
引言 ▲12
一 开国岁月 ▲16
1.“杯酒释兵权” ▲17
2.张琼之死 ▲24
3.削藩镇与后苑之宴 ▲28
4.太祖爱将 ▲33
5.戍边与出征 ▲38
6.辛仲甫 ▲46
二 太宗嬗变 ▲60
1.皇位授受 ▲61
2.赵德昭之死 ▲70
3.崇政殿 ▲75
4.杨业的悲剧 ▲84
5.河北水田 ▲99
6.“飞白” ▲113
三 真庙风云 ▲126
1.吕端大事不糊涂 ▲127
2.傅潜与王超 ▲134
3.灵州失陷与澶渊之盟 ▲146
4.武士的悲哀 ▲161
5.祥瑞与封禅 ▲178
四 仁庙岁月 ▲198
1.仁厚天子 ▲199
2.陈尧咨的遭遇 ▲212
3.西线烽烟 ▲221
4.“小范老子” ▲229
5.庆历和议 ▲240
6.得宠大将 ▲246
7.英雄末路 ▲251
五 振武与衰亡 ▲290
1.英宗天子与濮议 ▲291
2.神武皇帝与变法 ▲294
3.王韶与熙河拓疆 ▲305
4.五路征伐与永乐之役 ▲320
5.元祐更化 ▲326
6.乱政与“海上之盟” ▲336
7.靖康之难 ▲346
结语 ▲352
参考文献 ▲358
后记 ▲362
......(更多)
亘古以来,“物极必反”的历史法则循环往复地调节着失衡的政权机制,这便是变革。然而,当一个社会的弊病深入根基,达到积重难返的地步时,调节的法则不人也应运而生,但却难以收到明显的效果。而一旦变革失败,积存的痼疾必将恶化,最终导致惨剧发生。上苍并不偏爱那些保守、怯懦而又一意孤行的病态者。本朝自仁宗以后展现出的演化轨迹,大体便不幸如此。
本朝天子对败军之将从来宽恕,太宗皇帝对导致杨业全军覆没的将官潘美、王侁等人,也不过予以贬官、流放到的处分。可以说,武将们只要梅雨从事犯上作乱的活动,其他任何因失职导致战场失败的事情发生,都不会赔上性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