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思想研究》是萧公权先生最后一部长篇学术巨著,原为英文撰写,先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学术期刊,后再汇集成书,补写家世与生平两篇以及教育改革一章,分为四编。今由汪荣祖译成中文,列入萧公权全集第七册。
萧先生深入研究康有为,文长四十余万言,缘起于大批康氏未刊稿的出现。资料既备,萧先生以其精湛的哲学素养来治思想史,自如探囊取物,而且源源不绝。这批康氏未刊稿微卷即由萧先生赠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而流传台湾的。
萧先生以“平心”阅读康有为的未刊稿之后,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巨子,有新的理解与论断。当英文原著出版后,有些读者认为作者于康虽有批评,然大体而言过于同情康氏,甚至有左袒之嫌。此种观点多少受到民国以后革命史观的影响。事实上,萧先生本人早年撰写《中国政治思想史》有关康有为一章时,亦有所不免。这些观点经深入验证后,都有所修正,斯乃史家忠于文献、实事求是的态度。故所谓过于同情云云,不过是以“公心述”而己。
......(更多)
萧公权(Kung-chuan Hsiao,1897-1981)现代著名政治学家。字恭甫,号迹园,笔名巴人、石沤、君衡。江西省泰和人,幼年就读于私塾。1915年入上海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学习。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五四运动中曾参与创办《民钟日报》。1920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康奈尔大学,主修政治哲学,1926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至1948年,历任或兼任南方、国民、南开、东北、燕京、清华、北京、四川等大学教授,讲授中外政治思想史等课程。是“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8年秋赴台,任台湾大学教授。1949年9月离台赴美,任华盛顿大学远东和苏联研究所客座教授,直到1968年退休。著述甚丰,除本书外,还有《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十九世纪的帝国控制》等,现已编成《萧公权全集》。其学术路向是,立足近百年来中国文化之变局,然后深入西方学术领域,在中西新旧各种学问之间加以折中调和、锤铸涵融,自成一家之言。从学术立场看,其毕生关注的问题,是中国历史的变与常,并以此为基点,来从事对中西文化的折中与融汇。
......(更多)
第一编 家世与生平 1
第一章 家世
第二章 生平
第二编 哲学思想 27
第三章 儒学新诂
第四章 以儒变法与以儒教学
第五章 哲学的整合
第三编 变法的蓝图 129
第六章 政治改革
第七章 行政改革
第八章 经济改革
第九章 教育改革
第四编 大同理想 277
第十章 到大同之路
第十一章 到工业社会的迂回路
跋:现代中国与新世界 404
......(更多)
总而言之,康氏的儒学历程有三阶段。第一阶段自他幼年开始到大约光绪九年当他从古典转治汉学止,他大致顺从传统。第二阶段大约始于光绪十四年,他叛离传统,重返古典,歧视古文经以为伪,以公羊《春秋》作重心的今文经为真。第三阶段大约始于光绪十八年,到光绪廿八年结合《春秋》三世说与《礼运》大同升平说为其社会哲学指标止,他从事全面性的研治儒家经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