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美] M·斯科特·派克
译者:于海生 / 严冬冬
副标题:心智成熟的旅程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2011-06
ISBN:9787547206256
行业:旅游业
浏览数:295

内容简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白金升级版),ISBN:9787547206256,作者:(美)派克 著

......(更多)

作者简介

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取得了卓著成绩,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

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他获得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最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更多)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规矩

问题和痛苦

先苦后甜

子不教,谁之过

问题的解决与时间

承担责任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

逃避自由

忠于事实

移情:过时的地图

迎接挑战

隐瞒真相

保持平衡

抑郁的价值

放弃与新生

第二部分 爱

爱的定义

坠入情网

浪漫爱情的神话

再谈自我界限

依赖性

缺少爱的精神贯注

“自我牺牲”

爱不是感觉

努力与关怀

失落的风险

独立的风险

投入的风险

冲突的风险

爱的规矩

爱与独立

爱与心理治疗

爱的神秘性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信仰与世界观

科学的信仰

凯茜的案例

马西娅的案例

特德的案例

婴儿与洗澡水

第四部分 恩典

健康的奇迹

潜意识的奇迹

好运的奇迹

恩典的定义

进化的奇迹

开始与结束

熵与原罪

邪恶的问题

意识的进化

力量的本质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对恩典的抗拒

迎接恩典降临

后记

附录  周年版序言

......(更多)

读书文摘

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这句我深以为然。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

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我们豢养宠物,只是希望它们永远不要长大,乖乖地陪着我们。我们看中的,是宠物对我们的依赖性。

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资助选择,而不是步步亦趋、墨守成规,不是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呼唤。

成长的过程极为缓慢,除了大步跳跃以外,还包括进入未知天地的无数次小规模跨越—例如,八岁的孩子第一次独自骑车到遥远的郊区商店购物;十七八岁的孩子第一次与异性约会等。…即使是心里最健康的孩子,他们初次步入成人世界,除了兴奋和激动,想必也不乏迟疑而胆怯。他们不时想回到熟悉、安全的环境中,想做回当初那个凡事依赖别人的幼儿。成年人也会经历类似的矛盾心理,年龄越大,越难以摆脱久已熟悉的事物。…很多人从未有过大规模跳跃,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成长。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他们痛苦地说:“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没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或者还有什么乐趣?我是多么爱他(她)啊?”你描述的不是爱,而是过分的依赖感。确切的说,那是寄生心理。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记寄主。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爱,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你这么多礼没有必要。从你的表现看,就像是个缺乏自信、以为自己不受欢迎的客人。

扩充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这就是说,爱可以使我们勇气倍增。所以,爱也是获得勇气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地敦促。

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献身真理,意味着敢于接受其他制图者—外界的之一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相符合。不然,我们就将生活在封闭的系统里—就像是单间牢房,我们“反复呼吸着自己释放的恶臭空气”—如同塞尔维亚 普拉斯(美国女诗人)的比喻,沉湎在个人幻想里。修订地图带来的痛苦,使我们更容易选择逃避,不容许别人质疑我们的地图的有效性。

和那些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具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把真正的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是自欺欺人。

合理而健康的嗜好,是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心自己。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壮,也不管我们花多大的心思,竭力做出无须关心的样子,但从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过依赖他人的感觉。

首先,坠入情网,通常涉及与性有关的欲望。…只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性冲动,才会使我们陷入情网。…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

就我看来,妻子的意义和价值,是尽可能满足她自己的需要,尽可能使她的心智获得成熟。这不仅对我有好处,也是为了她本人乃至上帝的荣耀。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

冲突或者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进程,继而改变所爱的人的一生。

爱最重要的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我们必须把成见放到一边,调整心理状态,满足对方的需要。我们对对方的关注,是出自自我意愿、摒弃惰性的行为。

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曾经有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告诉我:“军队最大的问题在任何组织和结构中都同样存在,那就是大堆问题,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更谈不上实际的行动了,似乎顶上几天几夜,问题就会自行消失一样。”

性爱过程是自我释放,是肉体的体验、精神的探索、情感的宣泄。

只想获取却不愿付出,心智就会永远停留在婴儿期,这只会对人生构成限制和舒服,只会给人际关系造成破坏,而不会使情感走向完满,也会使卷入其中的人跟着遭殃。

缺乏爱,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爱,则是推动心里治疗的重要元素。

诗人纪伯伦曾这样谈到婚姻中的“寂寞的智慧”:你们的结合需要保留空隙,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彼此相爱,但不要制造爱的枷锁,在你们灵魂的两岸之间,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倒满彼此的酒杯,但不可只从一个杯子啜饮,分享你们的面包,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因为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而且,即便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但彼时的痛苦之烈,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总是致力于自我完善,让自己具备起码的道德和智慧,然后才会行使批评权。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情侣只有脱离情网,才能够真正相爱。真爱的基础不是恋爱,甚至没有恋爱的感觉,也无须以之为基础。…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仅仅是自我界限暂时的崩溃吗?在我看来,它与人的“力比多”(性的需求和原动力)有关,或与受基因支配的生物交配本能有关。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性的需求和外在性的刺激,产生的典型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生殖的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则是自我完善。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唯一的判断标准时: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自律,包含具有积极意义的四种人生原则,目标都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痛苦。综上所述,这四种原则包括: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放弃某种心爱的失误—至少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肯定让人痛苦,但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人生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只有放弃过去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顺利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要实现自我完善,享受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快乐,进而使真正的爱成为人生的重心,就必须无所畏惧,敢于做出改变,而不是墨守成规。

不论年龄有多大,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

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患者的典型特征—他们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心满意足。只要通过与别人的关系,让他们获得某种身份或角色,他们就会感觉舒适,至于那是什么身份,对他们并不重要。

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出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上司。埃里克 弗洛姆将其所著的讨论纳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专论命名为《逃避自由》,可谓恰如其分。为逃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不敢正视死亡,就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生命宏大的意义。

他们推卸责任时,可能感觉舒服和痛快,但心智却无法成熟,常常成为集体、社会的负担。

长期以来,她饱受寂寞、空虚的趋势,有了感情就紧抓不放,这只能使感情更快地走向毁灭。学会了自我约束,及时调整心态,使他更有机会发挥特长,从事有价值的事业,最终走出病态性依赖的阴影。

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归于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着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

保持平衡,意味着要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不妨以生气为例。我们心里或生理上受到侵犯,或者说,某个人、某件事令我们伤心和失望,我们就会感到生气。要获得正常的生存,生气时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灭。必要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我们受到侵犯,不见得是侵犯者对我们怀有敌意。有时候,即使他们果真有意而为,我们也要适当约束情绪,正面冲突只会使处境更加不利。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提醒后者稍安勿躁。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想使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即便生气、也可抑制其爆发的能力。我们还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我们的“情商”。

我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只有让接受挑战成为习惯,心里治疗才能够真正成功。…接受挑战,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安慰;心里接受长期的、甚至经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疗成功。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选择拖延时间,幻想问题会自行消失。我们总是想远离问题,不想承受解决问题要经过的那段痛苦。但是问题一个也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拖延而减少,反而像滚雪球一般变得越来越大,待在舒适区里的我们只会一步步变成温水里的青蛙。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