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项大型气候工程——撒哈拉海计划、亚特兰特罗帕计划及东方总计划,并将其置于环境、文化、政治的背景下加以解读。
从非洲加贝斯湾向西延伸约200英里,是一片被称为盐湖盆地的超干旱区域。当阳光被白色的地面反射时,人们会觉得眼前是一个充满水的巨大湖泊,而这正是法国人弗朗索瓦·鲁代雷希望通过“撒哈拉海计划”创造的景观——将地中海的海水引入沙漠来形成人造水域。
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开始思考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问题。撒哈拉沙漠既是环境衰退和凄凉荒芜的象征,也是雄心勃勃的欧洲工程师眼中的空白画布。这是一片亟待殖民管理的全新领域,也是一个展现新时代工业技术的绝佳舞台。
尽管这些计划都失败了,但其幽灵仍然萦绕在今天的气候工程学领域。在可预见的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焦虑和寄希望于气候工程技术的故事仍将继续。
回溯撒哈拉海、亚特兰特罗帕及东方总计划三大未竟的气候改造巨梦,一窥人类对抗自然、重塑地球面貌的非凡构想与尝试;
三项图书奖提名佳作,剖析宏大气候工程背后的环境变迁、文化冲突与政治博弈;
不仅是一部环境史,更是对人类与自然、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挑战的深刻反思。
专业评论:
一本杰出的指南,介绍了历史上改造特定景观和影响全球环境的计划。——B. 利伯曼(B. Lieberman),《选择》杂志
莱曼探索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技术乐观主义视野下的荒野区域,追随法国和德国工程师、规划者和政策家的狂热梦想,展现了他们希望在非洲和亚洲进行的地球工程改造,以使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吸引欧洲移民。这本书处于思想史、殖民史和环境史的交汇点,是一本精辟而富有启发性的著作。——约翰·R. 麦克尼尔(John R. McNeill),《蚊子帝国》(Mosquito Empires)作者
这本构思巧妙、思考深入的作品在多个方面都非常及时。莱曼对欧洲(尤其是德国)应对不断扩大的沙漠所采取的行动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历史分析,为当前的技术、发展、气候变化,以及殖民主义和去殖民化的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揭示。这本书也提醒我们注意政治和知识的自大可能造成的危害。——哈丽雅特·里特沃(Harriet Ritvo),《绿色的黎明:曼彻斯特、蒂尔米尔和现代环保主义》(The Dawn of Green: Manchester, Thirlmere, and Modern Environmentalism)作者
本书的资料来源极为广泛,讲述了一些值得一读的故事,涵盖个人、机构、总体规划和未来想象,将引起环境科学史和环境史研究者的共鸣。——弗拉基米尔·扬科维奇(Vladimir Janković),《直面气候》(Confronting the Climate)作者
气候焦虑时代下的人类狂想史,技术至上主义下的全球环境史
就让海水如同生命的洪流一般填满沙漠,撒哈拉沙漠将成为文明的新海岸!三项图书奖提名佳作,回溯环境悲观主义下的焦虑时代,剖析技术乐观主义下的人类狂想
作者简介:
[美]菲利普·莱曼(Philipp Lehmann),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历史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全球环境史、知识交流实践、气候史等,曾在《美国历史杂志》《德国历史》以及《科学史和哲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更多)
[美]菲利普·莱曼(Philipp Lehmann),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历史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全球环境史、知识交流实践、气候史等,曾在《美国历史杂志》《德国历史》以及《科学史和哲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更多)
绪论 气候变化与变化中的气候
第一章 沙的科学:作为档案馆和警告的撒哈拉沙漠
第二章 淹没沙漠:鲁代雷的撒哈拉海项目
第三章 新伊甸园:殖民地气候工程的崛起
第四章 为新大陆创建一个新气候:赫尔曼·索尔格尔的亚特兰特罗帕项目
第五章 欧洲最后的希望:活跃的地缘政治与文化衰落
第六章 斯拉夫草原和德国花园:第三帝国时期的土地荒漠化
第七章 东方的沙漠:“东方总计划”中的气候与大屠杀
尾声 全球荒漠化与全球变暖
注释
致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