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洪子诚先生的十余部学术著作及其他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出的27篇组成,力求以简约浓缩的方式较为全面地呈现洪先生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精华部分。本书以三个专辑的形式,突出他有很有代表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凸显他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的重要议题、思路、方法和范畴,也尝试呈现他在不同研究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对相关议题做出的思考推进。 辑选入的十篇文章,总题为“文学史:问题与方法”,第二辑总题为“阅读与阅读史”,第三辑总题为“材料与注释。”
......(更多)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更多)
编者序 贺桂梅
**辑 文学史:问题与方法
关于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的概念
文学史的断裂与承续
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左翼文学与“现代派”
中国当代的“文学经典”问题
革命样板戏:内部的困境
相关性问题:当代文学与俄苏文学
“组织部”里的当代文学问题
文学史中的柳青和赵树理(1949—1970)
第二辑 阅读和阅读史
“怀疑”的智慧和文体——“我的阅读史”之契诃夫
“幸存者”的证言——“我的阅读史”之《鼠疫》
一部小说的延伸阅读——“我的阅读史”之《日瓦戈医生》
批评的尊严 ——“我的阅读史”之丸山昇
《爸爸爸》:丙崽生长记
《绿化树》:前辈,强悍然而孱弱
《见证》:真伪之间和之外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诗集〉序》:当代诗中的茨维塔耶娃
及其他
《司汤达的教训》:在19世纪“做一个被1935年的人阅读的
作家”
与音乐相遇
亲近音乐的方式:《CD流浪记》
与《臭虫》有关——马雅可夫斯基,以及田汉、孟京辉
可爱的燕子,或蝙蝠
——50年前西方左翼关于现实主义边界的争论
纪念他们的步履——致敬北京大学中文系五位先生
第三辑 材料与注释
1962年大连会议(存目,原文见《材料与注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1957年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议(存目,原文出处同上)
张光年谈周扬(存目,原文出处同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