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在这本书中,詹克斯说:“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
正是因为这段阴阳怪气的评述,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而“后现人主义建筑”这一新的旗号,也从此在历史舞台上拉开。当然,真正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打造理论的罗伯特·文丘里。文丘里在1980年的一次谈话里说:“就某种意义而言,我想我们自己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是从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
事实上,关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界定,从来都是含混的、模糊的,在中国建筑界尤其如此。本书的出版意图,正是为了试图理清其中的脉络,让读者对这场建筑运动有一个清要醒的认识。本书中将近300余幅的精美图片,亦为不可多得的珍贵建筑资料。
......(更多)
......(更多)
序言
第1讲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第2讲 “高技派”:未来建筑的曙光
第3讲 都市主义的疯狂热情
第4讲 “白派”的叛徒
第5讲 把痛苦收藏起来
第6讲 在观山与观海时融化
第7讲 哲学的边缘与建筑的“anti"
第8讲 用最少的建最好的
第9讲 建筑构成与艺术包装
第10讲 矶崎新:“清醒的精神分裂”
第11讲 白色是一种精神
第12讲 “之间”的艺术
第13讲 严肃的戏法
第14讲 我看到了神庙的灵魂
第15讲 揭示永恒关怀的建筑设计
第16讲 有机建筑与“新陈代谢”观
第17讲 建筑中的“政治洞察力”
第18讲 “隐藏在茂叶下的小构筑物”
第19讲 极限主义的折翼
第20讲 小,中,大,超大
后记
......(更多)
"It's not us anymore, but it's still us."一位設計參與者感慨地說:“這是我所聽到的關於這個建築最美妙的評價了。”
“建築就是關乎人類及其生活質量……這些才是真正的推動力,風格和形式都是外在和第二位的。健康,宜人的建築微氣候是目的,工藝技術是手段。這裡沒有符號和文脈,沒有解構與建構,沒有晦澀的哲學詞彙。”“以人為本”的精神在此得到最深刻的體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