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日本史

日本史
作者:詹姆斯‧麥克萊 James L. McClain
译者:王翔
副标题:1600~2000 從德川幕府到平成時代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年:2017-04
ISBN:9789869442572
行业:其它
浏览数:126

内容简介

如果你只能透過一本書 洞悉近代日本的生成原因及歷程

本書將是最佳的選擇

以清晰易懂又生動的散文風格

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藝術、外交事務

以及日本社會其它層面的重大趨勢

進行全面性的完整分析

本書全面敘述了從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將軍直到當今時代的400餘年日本歷史,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熔為一爐。美國的《圖書館學刊》評論說:「這份全覽式的研究是個了不起的成果,實際上敘述了日本從十七世紀迄今現代史的每一個層面,勝過其它同範疇的所有作品。」《出版者週刊》則稱讚道:「這本書不單是描述日本在二十世紀成為先進國家的方法,其中還為天皇的詔書、松尾芭蕉的詩歌以及勞工領袖的訴求留有空間。」

作為一部大跨度的歷史著作,《日本史》顯示出了深厚的歷史意識與理性精神。在對待歷史的態度上,不是將歷史作為可以任意揉捏的泥巴,而是將其作為史實、文化、道德以及人性的存在過程與載體,從而使作品具有厚重的歷史感。本書以時間架構縱向的軸線,配以空間的橫向流動,使厚重的歷史感和歷史情懷盡情呈現在讀者面前。在這時空交織的歷史場景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由客觀史實的詩性描寫所帶來的強烈的歷史意識。

為了更加真實、深刻地再現這段歷史,作者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從日本歷史上各個重要關頭錯綜複雜的國內環境到波譎雲詭的世界局勢,從國內各派政治力量的縱橫捭闔到體現著歷史意志的各色人等的政策權謀,甚至從不同時期的風土人情到各界人士的服飾語言和音容笑貌,都考察得有根有據,刻畫得頗為傳神。也許,《日本史》中仍有一些不盡如人意和值得商榷之處,但它所呈現出的作者態度之真誠,著述資料之真實是毋庸置疑的。

詹姆斯教授所著《日本史》的又一個魅力在於,它以一種理性啟動歷史的敘事方式復活了歷史,從而使其具有值得稱道的哲學意味和人性深度。作者在其歷史敘事的顯形式下,蘊藏著立足於人性的內在形態與精神立場,這也成為文本建構的內驅動力。縱覽全書,我們不難發現,在進行宏大歷史敘事的同時,作者始終不忘從人性的立場來表現特定歷史時空下人們的生存狀態,從而使本書具有一種深切的人文關懷。

近數十年來,歷史著述的一個新特點是寫作者越來越重視歷史中的社會和文化方面,並力圖更多地再現普通人的生活。《日本史》對這些問題也給予了特別優先的關注,在描述重大政治經濟事件及其進展之外,儘量收集有關社會文化的動向以及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內容——工人、農民、工匠、家庭、士兵、婦女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詳細描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在重點關注主流社會和時代主題的同時,並沒有忽視「部落民」、「少數族裔」等社會邊緣群體,並沒有遮掩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帶來的新的矛盾,諸如階級衝突的加劇、環境污染的危害等等,再現了近代以來日本歷史發展的多維立體生活空間。

《日本史》一書還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大事件」與「小故事」相結合的敘事手法,以及全書寫作的「茶座」風格。

在400餘年間的日本歷史敘事中,作者既沒有遺漏任何一個重要的「大事件」,同時又為我們揭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小故事」。無論「大事件」還是「小故事」,都寫得有聲有色,引人入勝。作者從許多具體的方面切入問題,進行多維度、多層次的論述,書中還添加了大量地圖、插圖、年表,以及有助於理解歷史人物、事件和專門術語的詞彙表,使清晰的敘事更加易解。在這樣的觀照下,歷史就不再是一些抽象的教條,而成為具有豐富層面和細節的歷史場景,當時當地的林林總總在這樣的描述中顯得生動、直觀而易於辨識。這種新穎的體例和言說方式一改學術研究和歷史撰述的刻板面孔,帶有一種難以抗拒的親和力,相信本書將會在世界各地擁有很好的讀者緣。

作者的文風也應當對我們有所啟迪。其實許多著名的歷史學家都不會故作高深,把東西寫得叫人不知所云。他們往往開門見山平鋪直敘,卻又娓娓道來,鞭辟入裡,把枯燥的研究、複雜的史實寫得令人興味盎然。這種寫作風格是我們應當學習和效法的。那種把原本豐富多彩的歷史寫得僵硬呆板甚至面目可憎的文風,實在應該引起人文社科研究者的警惕。《日本史》的行文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範例,它會使很多人感到驚訝:原來,嚴肅的史學著作也能這麼寫!

得獎與推薦記錄

麥克萊對日本過去四個世紀進行了多面相、細微的觀察。布朗大學教授麥克萊從一六○三年德川家康受封幕府將軍開始,引領著讀者從十七與十八世紀大名的城堡以及十九世紀骯髒不堪的礦工棚屋,進到二十世紀新興都市中產階級的精緻「日式」房舍。麥克萊運用了日本史中最新的研究資料,同樣熟練地描述了宗教與知識趨勢、經濟發展、政治操弄,以及遭受排擠的韓裔、阿伊努族和女性族群所面對的特殊問題。他在整本書中公平/平衡地選取主題和資料來源。他承認工業鉅子的貢獻,不過,也替鄉村的窮人、工廠的工人以及工業汙染的受害者發聲。他描寫了驅使日本成為帝國的地緣政治現實,但也勇敢地詳述了戰爭的恐怖。這本書不單是描述日本在二十世紀成為先進國家的方法,其中還為天皇的詔書、松尾芭蕉的詩歌以及勞工領袖的訴求留有空間。剛進入此主題的新手讀者或許一開始會對大量的資訊感到措手不及,不過,麥克萊很快就讓讀者對他嫻熟此主題以及他那清晰又精準的散文敘事風格感到放心。對於他在德川時期的章節中忽略了元禄赤穗事件,或是他在討論當代日本的篇章中不提東京地鐵奧姆真理教毒氣事件,有些讀者或會對他的決定感到納悶,不過整體而言,這是本卓越非凡的巨作。——《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份全覽式的研究是個了不起的成果,實際上敘述了日本從十七世紀迄今現代史的每一個層面,勝過其它同範疇的所有作品。布朗大學歷史系的麥克萊以清晰易懂又生動的散文風格,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藝術、外交事務,以及幾乎能想得到的日本社會其它層面的重大趨勢進行了分析。他既是風景畫家,也是微觀畫家,透過軼聞,以及凡夫俗子和權貴人士的個人故事與瑣事來描繪核心趨勢。本書內容專注於日本的社會史,涵蓋了工人、婦女、少數族裔以及賤民的部分尤為出色。麥克萊不僅是位編年史家而已。對於一個經常是歷經了迂迴曲折的改革且遭歷史遺緒的遮掩,才從半封建體制轉為現代化國家,他提供了有著細微變化、十分明智又非常公允的評價。麥克萊是位具有同理心,但又超然的觀察家,讓這段歷史在研究者和一般讀者眼前栩栩如生。——《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布朗大學教授麥克萊完成了讓人讚嘆的作品,回溯了日本由封建孤立狀態下興起,到成為東亞強權的四個世紀的歷史。誠如麥克萊所描繪,日本從不臣服在歐洲帝國主義的屈辱或利益之下,也因此能從西方獲取他們認定的有用之物,而又保有高度文化團結性。麥克萊描繪德川幕府時期以及明治維新的政治變化,提供了有趣的觀點,不過當他在檢視日本底層時,也豐富又流暢地描述凡夫俗子日常生活中漸進的變化。對於日本這個迷人又重要的國度之現代歷史研究,此為精心撰寫、完善研究又饒有可讀趣味之作──當今更重要的是日本民族主義正在興起,且更專斷的外交政策又是個可能的副產品。——《書單》(Booklist)

過去幾年,在美國書市出現了一連串涵蓋日本過去三百年歷史的新史料。從賀伯特‧畢克斯(Herbert Bix)以及約翰‧道爾(John Dower)探討二十世紀日本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到馬厄利爾.詹遜(Marius Jansen),再到現在的詹姆斯‧麥克萊檢視日本後戰國時期的社會演進,日本史再度吸引美國主流讀者群的注目。麥克萊的新書帶著我們從一六○○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獲勝統一了日本(他在此暫且停筆先解釋了這場戰役之前的千年歷史),來到二○○○至二○○一年的森喜朗內閣。書中囊括了這整時期的政治史、政府發展、經濟演化、社會變革、教育體制以及知識辯證,全面地檢視了日本史。

本書內容著重經濟和政府發展的面相,而把政治史部分交給先前已出版的眾多相關書籍。他以動態、演進又完全不會受某一人或某一群所控治之下的方始,展現從公元一六○○年起迄今的日本現代史的一切面貌。在近代,本書的觀點取得了極大信譽,這使得這部日本史顯得非常及時。

毫不意外地,上個世紀的日本史盤踞了本書的絕大多數的內容,作者展露出日本在上個世紀悲劇性的錯誤,也相對的彰顯出日本成功之處。如果這本書有任何命題的話,那就是當前個世紀緩慢運行時,日本也持續在演進,緊抓著過去且看起來像是身處在社會演進的關口之上。前兩點並非新論,而第三點或許在某些方面還有點值得爭議,在重述歷史中,這些觀點值得重申。

整體而言,尤其是因為麥克萊在寫作上的經濟和社會取向,此書是日本史參考書中極為必要之作。他的資料來源無可挑剔,他作品的審慎程度足以成為一部好史書,而又基進到足以把有關日本的思考範疇稍為往前推進。這也並無損及本書的可讀之處。如果是我去教授日本史的話,本書將會是核心的歷史教材。

本書在體裁上絕對是本傑出的論述:一個國家一段長時期廣泛又普及的歷史。通常難以將此種主題處理得很好,可是麥克萊這本書幾乎就是這類完善處理的書籍。

這本書傑出的理由如下:

一‧所有的國家都會有刻板印象以及過往陳腔濫調的說詞,即使史學家在書中的主旨上努力去規避這些問題,其它的國家或歷史時期也會侵犯到這些內容。這樣的情形似乎從來沒有發生在麥克萊身上。他順利地跳脫了對日本,以及對那些曾在日本史中扮演過吃重角色的國家(例如,美國、中國、俄羅斯與英國)的沉重刻板印象。他也避免掉著名事件的口語流傳版本。

二‧麥克萊的角色論述展現出分析的公正性。當他有時間去討論歷史要角的動機時,對於每個人的特殊情況都會帶著同理心來處理。對照之下,次要的歷史部分則傾向於以少量的形容詞來描繪其特色,並將其書寫成受困於一成不變的特質。

三‧他處理了極其重要的社會運動,而這幾乎總是遭到史家所忽視。在每段期間內,包括德川幕府時期(在內),他都描述了日本婦女、例如「外團體」的部落民(ぶらくみん),以及少數民族如韓國人和阿伊努人的角色演進和關係。

四‧他明顯地尊重他的主角,並對(其)所書寫之人抱持同情。在許多他所描述的事件中,我也曾讀過其它非常優秀的作品:如約翰‧羅伯茲(John G. Roberts)一九八九年出版的《三井:三個世紀的日本企業》等,顯然麥克萊努力不懈地做了研究,並避免犯下許多常見的錯誤。——亞馬遜讀者書評

......(更多)

作者简介

詹姆斯‧麥克萊

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教授,講授近代日本史二十餘年。1966年,22歲的他第一次來到日本,本來只是旅遊觀光,但卻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強烈吸引,從此進入了日本歷史文化研究的領域,成為了研究日本歷史的著名學者。

他的《金澤:17世紀的日本城堡》《江戶與巴黎:近代早期的都市生活》《大阪:近代早期日本的商業之都》三部著作成為研究日本歷史文化不可不讀的學術專著,其中的《金澤:17世紀的日本城堡》一書贏得了美國歷史學會的大獎,成為英語世界研究日本歷史的名著。《日本史》則是他近年出版的一部更為重要的代表作。

譯者簡介

王翔

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浙江財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潛心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及比較經濟史研究,有多部論著問世。

1992年到1994年,譯者曾經在日本北陸地區金澤市的一所大學擔任教授。而金澤市也曾是本書作者詹姆斯教授長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更多)

目录

前言

序(一)

序(二)

第一篇 傳統的日本

年表

第一章 德川政權

◎日本國家的起源和武士的出現

◎德川家康和將軍職位

◎鞏固統治

◎權力的縱向延伸

◎權力的正統化

◎權力的象徵及其實質

◎日本和世界

第二章 城市、商業和生活方式

◎城市革命

◎城市和商業

◎農業商品化和原初工業化

◎對外貿易

◎階級、身份和生活水準

第三章 自我與社會

◎武士道和武士倫理

◎商人對新儒學的思考

◎平行之「道」:商家家訓和農民聖人

◎性別與現實

◎自我和群體

◎「身為日本人」的共性

第二篇 革命年代的日本

年表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經濟災難和社會叛亂

◎新論說和新宗教

◎失敗的改革和落空的期望

◎外患

◎美國引發危機

◎1854~1860-對外國人的讓步和國內的強硬路線

◎1860~1864:公武合體

◎1864~1868:最後的較量

◎明洽「維新」概念的形成

第五章 「新開端」

◎革命清算

◎擊退反對黨

◎瞭解西方

◎岩倉使節團

◎知識份子和教育家

◎促進文明開化

第六章 締造立憲政體

◎執政者對憲法和代議制政府的思考

◎反對的事例和紛紜的論爭

◎伊藤博文起草憲法

◎公民道德和國家意識形態

◎《大日本帝國憲法》

第七章 走向工業高度發展的未來

◎國家干預以及經濟的基礎設施

◎松方通貨緊縮和經濟新方向

◎私人企業家和輕工業的成長

◎農村地區的貢獻

◎行業之首「棉紡業」和日本工業先驅

◎大商業、重工業和財閥

◎「犧牲在工業進步的祭壇上」

◎近代經濟的確立

第八章 經歷明治夢想

◎工廠工人

◎丈夫和妻子

◎兒童和學校

◎神職人員與皈依者

◎前瞻

第三篇 新世紀的日本

年表

第九章 帝國的建立

◎邊界和關係的重新確定

◎新興的帝國主義思想

◎中日戰爭

◎對俄國的勝利

◎對朝鮮的殖民統治

◎日本帝國主義

第十章 新覺醒和新現代性

◎政黨政治家挑戰寡頭執政者

◎主流政黨、群眾政治運動和政黨內閣

◎大正民主與自由主義

◎合作的帝國主義

◎帝國的管理

◎城市中等階級

◎叛逆的年輕人

第十一章 動盪的20年代

◎現代經濟及其對照面

◎焦躁不安的佃農

◎憤怒的工人

◎政治分歧的擴大

◎「移山的時刻已經到來」

◎少數民族的聲音

◎「國民的羊倌」

◎日本何去何從

第四篇 戰爭中的日本

年表

第十二章 「國家危急時期」

◎滿洲事變

◎國內激進的右翼勢力和恐怖主義

◎一意孤行

◎保衛偽滿洲國,擴大敵對行動

◎政黨政府的倒臺

◎壓制政治多元化

◎經濟復蘇與企業集團

◎「二•二六」事件

第十三章 追求新秩序

◎滑入戰爭

◎在中國的僵局

◎新政治體制

◎新經濟體制

◎帝國的重構

◎20世紀30年代的生活

◎日本南進,面對美國

◎1941年秋

第十四章 大東亞戰爭

◎戰爭、政治及經濟動員

◎整頓後方

◎統治「大東亞共榮圈」

◎戰爭局勢峰迴路轉

◎圍攻下的生活

◎投降

第五篇 當代日本

年表

第十五章 被佔領的歲月

◎美國人和日本人,麥克亞瑟和吉田茂

◎舊夢想,新希望,普通的日本人

◎非軍事化

◎民主化

◎分權化

◎轉向

◎獨立

第十六章 復興與豐裕

◎自由民主黨的統治

◎高速增長與政府主導

◎企業社團與戰後復興

◎豐裕與中產階級

◎農民家庭與幸福生活

◎昭和晚期經驗評說

◎懷舊的流行

第十七章 又一個新世紀

◎破碎的泡沫

◎批評與尋找千年末感傷的療法

◎國際社會中的日本

◎社會義務,自我實現

◎麻煩的年輕人,受攻擊的學校

◎少數民族的挑戰

◎時間和自我

附錄

詞語注釋

延伸讀物

索引

中日歷史大事年表對照

......(更多)

读书文摘

将军必须手握无人可敌的权力,但又能够处事小心细致,不至于落入不得不使用这一权力的境地。 ——p53《日本史:江户时代》

好的政府首先有赖于统治者的德行,因此统治者须时时思进取。 ——p14《日本史:江户时代》

怀旧的流行是一种方法,它利用昨天的实际经历来为明朝不确定的生活做好准备。当人们对变化了的世界感到没有把握的时候,以往的舒适和惬意往往能够缓解现存的忧虑,并提供一个道德指南,在未知的将来发扬光大。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