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开篇收尾的这句话,可作为阅读这部不失自传,又不是自传小说的一把钥匙。
如题所示,小说“务虚”不重实,注重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印象;不注重记忆中的真实,而注重印象中的真实;不注重各个人物的完整的形象与历史,而注重各个人物的完整的形象与历史,而注重与生命同时拓展的不同的心魂起点与去向。
作品叙述了五十年初以来中国社会的嬗变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种种影响、冲击、规范和梦想。他们成了什么,也许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艰辛与危惧,欲望与祈祷。
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感情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更多)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其中《命若琴弦》曾被导演陈凯歌拍成电影《边走边唱》。
......(更多)
一、写作之夜
二、残疾与爱情
三、死亡序幕
四、童年之门
五、恋人
六、生日
七、母亲
八、人群
九、夏天的墙
十、白色鸟
十一、白杨树
十二、欲望
十三、葵林故事(上)
十四、昨天
十五、小街
十六、葵林故事(下)
十七、害怕
十八、孤单与孤独
十九、差别
二十、无极之维
二十一、猜测
二十二、结束或开始
......(更多)
“你是说我并不想死,我是在这儿虚张声势?” “不是虚张声势,是摇尾乞怜。别生气,一个真正想死的人不会再计较别人说什么。一个拿死说来说去的人,以我的经验看,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 “而是什么?” “而是还在…还在渴望爱……”
一个人早晚会知道,世界上没有比母亲炒菜的香味儿更香的味儿了。
......(更多)